責任大瑣事多待遇低 蘇州8成老師不愿做班主任
近期一篇題為《為什么老師都不想當班主任》的博文經《中國教育報》微信平臺發布后,被蘇城眾多教育人轉發。
擇校不如選班,是許多家長的共識。每個家長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遇上一個有愛心、負責任、有經驗的班主任。一方面,班主任是如此的重要;而另一方面,老師們卻都不愿當班主任!事實真的如此嗎?蘇城的班主任生存狀態如何?班主任們內心真實的需要是什么?
八成老師不愿做班主任
“如果可以自由選擇,你愿意做班主任嗎?”帶著這個問題走進蘇城多所小學、中學,并隨機采訪了二十多名一線老師。
粗粗統計了一下,采訪的12名小學老師中,10名老師明確表示:可以選的話,不想做班主任;而10名中學老師中,有8人給出的回答是:可以自主選擇的話,肯定不會做班主任。以此推算,起碼有八成的老師都不想當班主任。
“學校不可能讓老師來決定做不做班主任,一般來說,年輕教師是肯定要做班主任的。另外,老師評職稱都要求有班主任經歷這一項的,所以談不上自由選擇。像我們學校,100多個老師,近50個班級,約三分之一的老師都要做班主任的,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教師群體。”一位中學校長說。
小學班主任:“全職保姆”一年瘦了5公斤
為什么老師們不愿做班主任?責任大、瑣事多、待遇低,這是班主任們“吐槽”的重點。
“每天七點到校后,幾乎停不下來。學科教學本來的壓力就不小,像我教兩個平行班的數學,備課上課批改訂正作業,工作量已經不小了。再加上晨會課、班會課要上,各種校內外的評比、活動也都要班主任落實。”
“學生之間,發生小矛盾小摩擦,也總要找班主任解決。還特別怕學生跌了、摔了、受傷了,想想心驚肉跳。”
“放學后,還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做班級值日衛生,一年級的孩子,哪會掃地拖地,都得帶著他們做。還得時刻關注著他們的安全。”
“40來個學生,總有這樣那樣的事情發生的。家長理解還好,不理解的話,心理壓力就更大。回家了,還常常會接到家長的電話,孩子在校丟東西了,受委屈了,成績不理想了,家長都會找到班主任。”
一名從教三年的小學低年級班主任這樣向描述自己的一天,“做了一年班主任后,我瘦了五公斤。晚上做夢還夢到在做今天要趕著交的材料。”她有點無奈地笑稱自己是“全職保姆”。
中學班主任:“三頭六臂”也不夠用
“現在的中學生越來越難管,班主任即使‘三頭六臂’也不夠用,常常覺得力不從心。”市區一名初中校資深班主任向感嘆說。
曾獲“蘇州市首屆十佳班主任”的羅天濤老師曾是我市某知名中學的一名班主任,他帶出了全校有名的“明星班級”;然而,在向細數了一名中學班主任要承擔的各種工作時,他的心情也不輕松——
“材料方面,就有班主任手冊、心理輔導手冊、成長記錄袋、電子成績登記、學期報告書、學期評語、學年評語、畢業評語及法制安全廉潔團隊等各方面的材料要填寫、完成。”
“安全方面,晨會班會必講,學生活動必須牢牢盯著,每個孩子都差不起。”
“學習方面,自己所教學科的教學本來就有很大壓力,還得協調各個學科,關心班級整體學習狀態、習慣、成績,安撫各個層次的學生,應對任科老師的責怪抱怨,聽取家長的建議,完成校領導的任務布置。畢業班的班主任還要指導學生填志愿,為他們的升學提供咨詢建議。”
“心理層面,青春期學生的狀況現在比較多,心理波動大,又都比較自我,人際交往啦、情緒障礙啦,都需要班主任時刻關注,還要及時進行個別輔導。”
“家校聯系方面,手機、QQ、微信全部都開通,上班有空要和家長聯系,下了班還要回答家長問題。”
“至于班級建設方面,要做好更是沒有止境的。常規的就有班會、晨會、自習課、班風建設、墻報、主題活動。對了,還有家訪,一般學校規定老師每學期家訪量不低于50%。”
一起來聽聽:班主任最想要什么
班主任最想要什么?首先是提高待遇。采訪中,了解到,蘇州班主任每月的相關津貼約在500元上下;然而,幾乎每個老師都表示:相比班主任們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每個月的這點班主任津貼就顯得“非常不對等”。
除了“提高待遇”的呼聲外,班主任們最渴望得到的還包括:降低負荷、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如果我們的教育更純粹一些,少些形式主義的材料、活動、評比,我們班主任的任務可能也會輕一些。”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班主任說。
大市優秀班主任、蘇州中學顧維紅老師也坦言:現在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對班主任這個群體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索取的多,給予的少。“即使撇開收入不說,班主任們獲得的精神層面上的關心,包括心理上的、專業上的鼓勵和幫助都挺欠缺的。”
顧老師還特別希望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一個班有四十來個學生,再面面俱到,也難免有所忽略,特別希望家長們能少些指責,多些理解。”
專業上的培訓則是許多年輕班主任特別渴望的,“碰到棘手的問題,很焦慮,特別希望一些專業的、有經驗的班主任給支支招。”一名年輕的小學班主任說。蘇州中學心理教育團隊的名師李嵐分析說,“如果只是空洞的說教,管控學生,學生是不會領情的,老師也會覺得力不從心。”
班主任困境難題怎么破
中小學老師普遍不想做班主任,這樣的“困境”怎么破?
“若悲觀點說,簡直沒法破。因為師生比不達標,教師編制限制,教師負荷重,加上教育經費有限,軟投入也還是遠遠不夠,班主任涉及的老師面廣量大,待遇也很難大面積提高。”羅天濤老師說,“比較理想的狀態是,減輕班主任學科教學壓力,讓班主任朝著專職化方向發展;提高班主任待遇;去除形式化工作內容,為班主任工作‘瘦身’;重視對教育過程的指導,弱化對教育結果特別是紙質結果的考核檢查。”
顧維紅老師目前領銜著一個以她名字命名的班主任“名師工作室”。有21名高中校班主任加盟,“我們強調班主任之間的接觸、交流,相互支持。一方面,這有利于我們在班主任專業化方向上努力,另一方面老師們也獲得歡樂,獲得解壓疏導。”了解到,像這樣的班主任“名師工作室”全大市目前已有15個,不過這個數字與大市數萬名班主任的巨大群體一對比,仍顯得“勢單力薄”。
不管是羅老師,還是顧老師,都告訴:雖然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班主任工作清貧辛苦,但也一定是教師職業生涯里有價值的職業體驗。“我付出很多,但成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也很幸福,這種幸福感主要來自學生們。”羅老師說。“學生們對我們老師的感情,是支撐我們繼續付出的最大動力。”顧老師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