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副隊長戴明盟被授予“航母戰斗機英雄飛行員”榮譽稱號。鮮有人知道,這軍功章里亦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控制領域專家、自動化學院教授楊一棟的功勞。楊一棟教授曾對戴明盟在內的我國首艘航母上擔任艦載機起降的飛行員進行專門的培訓,并且培訓教材由他親自編寫;2012年11月25日,成功完成我國自行設計的五架殲-15艦載機在遼寧號航母上起降任務的5位英雄中,有4位是經他培訓的戰士。
奔赴大西北,培訓首批艦載機飛行員
2006年初,楊一棟教授獲悉要在2007年對“遼寧號”航母上完成起降的首批飛行員進行培訓,并需在一年內編寫出相關的培訓教材。為此,在正式培訓前,他將自己17年來的研究所得寫入30萬字的飛行員培訓教材《艦載機著艦引導與控制》。
2007年,時年71歲的南航教授楊一棟作為殲-15艦載機專家組成員,受邀前往設在西安的試飛研究院培訓一批特殊的學員。楊一棟成為這些“刀尖上的舞者”成功著艦的守護者。
5名完成起降的飛行員中,4個是他的學生
楊一棟向現代快報表示,在培訓前,他便得知,首批艦載機飛行員經由全國各地嚴格挑選產生,“有的是空軍試飛英雄,有的是海航優秀飛行員。”
“在集中培訓的幾十天里,我跟這些學員們同吃同住,每頓飯都在一起吃,就像朋友一樣,我還送過戴明盟一本書,我們相互簽名,課余時間還一起到黃帝陵去玩。”楊一棟說,培訓期間,他結合自己十多年的研究成果以動畫仿真驗證的生動形式進行講解,并不時地播放國外艦載機著艦實況影像。培訓結束后,他被評為飛行員培訓優秀教員,受到嘉獎。
這些學員當中,有4人在5年后成功駕駛殲-15艦載機在“遼寧號”航母上完成起降任務,被授予“航母戰斗機英雄飛行員”稱號的戴明盟就是其中之一。
讓艦載機落到航母上有多難?
用楊一棟的話來說,在變幻莫測的航母上著艦,每一次都是闖“鬼門關”。
“在航母上降落有三大挑戰,”楊一棟說,“航母是移動的,飛行員要根據航母行駛速度和飛機的飛行速度來調整降落參數;另外,航母的尾部在航行中,會形成像公雞尾巴一樣的氣流,這給飛機降落的姿勢和速度控制都造成不小的困擾;第三,現代化戰爭一般都在夜晚進行,所以,飛行員作戰歸來一般都在夜間,想在茫茫大海的移動甲板上降落,并不輕松。”
雖然航母有300多米長,七八十米寬,整個飛行甲板面積相當于三個足球場,但飛行員著艦時,從空中看航母就像“一張小郵票”,要把飛機降落在“郵票大小”的地方,飛行員必須用小小的尾鉤準確鉤住甲板上4道攔阻索的其中一道。
如果鉤住第一根,飛機降落點太靠近甲板后緣,可能導致高度過低撞到航母尾部。如果對準第四根的話,留給飛機的減速空間就比較小,飛行員要想駕機順利著艦,降落時通常會選擇掛在第二根或第三根上。
“另外,為了防止撞艦,飛機飛行的軌跡要與艦面保持2.5-3度的傾角,如果飛得太高,尾鉤鉤不住,如果飛太低就會撞艦,機毀人亡。所以,艦艇尾部會有一束光束,飛行員根據航母導航的航線飛到航母附近時,追著這束特殊的光束,才能安全著艦。”
原標題: 南航教授領銜為遼寧號艦載機飛行員當“導師”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