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市“小升初”政策正在研究制定中,昨天,北京市教委表示,已經關注到《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重點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通知》,對此,北京市將按照教育部要求,認真做好貫徹落實,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結合北京實際認真研究制定具體落實政策,目前相關政策正在抓緊研究制定中,正式確定后將盡快向社會公布。之前,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小升初政策將有適度調整,部分區縣實行的學區制、九年一貫制都對今年小升初政策有影響。
【釋疑1】
北京小學劃片入學現狀如何?
教育部提出“2015年所有縣區100%小學劃片就近入學”,目前北京市小學劃片就近入學的現狀如何?
記者從北京教育學院和各區縣教委核實到,“100%小學劃片就近入學”北京市早已經實現,“每所小學都有自己的服務片區,這個北京市已實行很多年。”
青華園教育集團副總聞風認為這個政策沒有點出關鍵詞,“只提出100%的小學劃片入學,但沒說百分之多少比例的學生來自片內,這預示著為‘共建’留下了巨大的窟窿,共建不會取消,這與現在的規定毫無差異,完全沒變。”另外,他認為,這條意見沒說多少比例的學生來自片內,這相當于給了各小學招生時的“自由裁量權”,也就是說幼升小跨區跨片依然可行。
【釋疑2】
明年能否實現90%目標?
“2015年,90%以上初中劃片入學,每所劃片入學的初中90%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學方式確定,”目前北京市“小升初”劃片就近入學能達到的比例是多少?明年是否能實現90%的目標?
“這條政策定的改革力度太大了,至少對于北京中心城區來說,用一年的時間達到90%的目標有點困難。”據某區縣教委相關負責人透露,這是教育部首次對于“小升初”劃片入學提出具體的目標,他表示,目前北京城四區“小升初”劃片入學能達到一半都算不錯了,因為城四區承擔了太多服務職能,諸如共建、雙擁等。“但如果從北京市總體出發計算,一些遠郊區縣肯定已經達到了90%的目標,綜合平均,也未必不能達到這個目標。”
對此,聞風表示,到2015年90%的初中要劃片入學,還有10%的初中可以不劃片入學,而這10%可不劃片入學的初中將肯定是各區縣最好的初中,那么各區縣這10%最好的初中的生源從哪里來,這不能不讓人擔憂選拔考試、“點招”考試、共建考試將可能依然變種存在。另外,那90%劃片的初中有90%的生源來自片內,實際表明至少兩種情況:1.為初中共建留下名額;2.為“特別”招生留下空間,如關系生、條子生、選拔生等。
【釋疑3】
北京是否會重新劃片?
北京16區縣有各自劃片范圍。各區縣是否會重新劃片?
某區縣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就中心城區來講,重新劃片的可能性不大。“會引起很多新的麻煩。”據他介紹,北京市各區縣的劃片范圍除非遇到學校合并、地上建筑物有大的變化、道路進行了大的修改等原因,劃片范圍會進行主動調整,除此之外,每年都是一些小的微調,據悉,目前各區縣的劃片范圍一直沿用的是二三十年前劃定的,“這種劃片因為長時間這么執行,存在相對合理,百姓還是認可的。”他表示,如果重新劃分片區,怎么劃?到底如何劃分才合理?加上近幾年學區房越炒越熱,如果重新劃分必然引起很多社會問題。
【釋疑4】
為何一街之隔會屬不同劃片?
目前北京市各區縣是按照什么原則進行劃片?為什么一街之隔會屬于不同兩個學校的劃片?
據西城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區劃片標準仍沿用上世紀80年代初的劃分范圍。“隨著新建筑興起,加上這幾年小學大幅度合并,現已捉襟見肘。”
據介紹,上世紀90年代初,老西城有百所學校,現合并為43所。“合并后就容易出現交叉和重疊問題。”有個別地區較復雜,既有道路更改,又有地上建筑物變化,區縣教委就面臨在之前劃分基礎上重新調研進行微調。
幾個區縣相關負責人均表示,之前劃片范圍一旦改了會引起新的不平衡。
聞風表示,北京各小學的劃片范圍早已不適應現在城市建設發展、居住的需要,絕大多數原來的市區重點小學目前接收的劃片生很少能達到50%比例,有的連20%都不到。
【釋疑5】
新政能否降低擇校生比例?
“擇校生或小升初不按規定入學的學生不得享受優質高中到校目標,”這個規定是否能遏制擇校生比例?
北京教育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條對北京考生意義不大,因為北京從2006年就開始實行示范高中向薄弱校分配名額,該名額分配比例逐年增加,由5%至10%提高到10%至12%;2013年這一比例達到了15%,今年北京將優質高中招生名額的比例又提高至30%,并表示這30%的名額投放在不同初中,在這些初中上學的學生都有機會進入優質高中。
據悉,未來幾年,北京市的優質高中名額分配比例還會不斷提高。“如果能達到這么大的比例,學生也就沒必要從幼升小就開始擇校,因為就算在一所普通初中,學生也有機會進入優質高中。”
■ 個案
小升初“拼爹”還是拼實力?
市民張女士的兒子今年6年級,在北京東城區安定門附近的某小學就讀,9月份將上初中。“現在都說小孩升初中就是拼爹,我很迷茫,也很焦慮。”
有一天,張女士的孩子回家說,他的同學家里準備了好幾萬元,保證一定能上一個好中學。從孩子的語氣里,張女士聽到了羨慕和期許,也感受到孩子的一些焦慮。但她還是給孩子做思想工作,不要指望家長花錢,要靠自己的本事上好學校。
張女士聽到了很多情況,有的說上初中要交好幾萬元擇校費,甚至上名校要幾十萬元。她還提到了“蹲坑”,就是進一些培訓班,稱能保證讓你上想去的中學等,但這些要花的錢可不少,張女士沒敢嘗試。張女士說,自己的家庭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沒辦法跟別人拼爹。但她還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至少能公平一點,我孩子很優秀。”
在聽說有學校會給比較優秀的孩子安排考試、面試后,去年開始,張女士花了點小錢,很費心思地給孩子弄了一個簡歷,向離家較近的8所中學投了簡歷,但到現在還沒有得到任何回音。
盡管目前張女士還是抱著相對不花錢的心態,私下里還是做好了走后門的準備。從上學期開始,張女士幾乎每天都在想著這件事,恨不得見朋友就問是不是有認識學校的人,或者認識教委的。“就是不知道拉關系到底要花多少錢,感覺就是個無底洞。”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