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七點鐘,中國人民大學如論講堂里掌聲雷動,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動作敏捷地跳上講臺,在一片歡呼聲中開始了自己的演講。
這位老人是邁克爾·桑德爾。他備受贊譽的《公正》課程,是網絡和電視上首個免費的哈佛公開課,也是哈佛有史以來累計聽課人數最多的課程。網上,《公正》的課程視頻點擊量已過千萬。
桑德爾不斷地詰問、應答、反駁、再追問的“蘇格拉底式”的上課風格,在昨晚講座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講座一開始,桑德爾就拋出問題:父母該不該通過生物技術決定自己未來孩子的性別?
“父母不該有這個權利,像中國的父母都偏向生男孩兒,那未來這些男孩子就都找不到對象了。”一位男生代表“反對派”的發言,引起了全場的一陣哄笑。
場上一位女生卻肯定了父母的這種“權利”,認為性別比例的不平衡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達到自我的矯正,而生物技術在實現性別選擇時,可以避免部分基因疾病。
聽完雙方的針鋒相對,桑德爾并沒有給出答案,接著又拋出了另外一個問題:“既然性別選擇是可以通過生物技術實現的,那么該不該接受通過生物技術來定制出一個個子更高、更加聰明的孩子呢?”
通過不斷地總結、追問,桑德爾認為,當前人類利用高科技追求完美正在愈演愈烈:父母可以在基因超市中自由定制子女的先天特質;運動員可以通過基因改造提升賽場表現;學生可以通過服用記憶藥片代替寒窗苦讀……當科技發展到讓每個人都能打造完美的自己,定制理想的孩子,克隆心愛的寵物,人類也將面臨人性的挑戰:父母子女之間親情的維系、個人的定位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