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揚州大學“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研討會”上,揚州大學黨委就進一步加強社會合作與服務工作,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舉措。
揚州大學校長焦新安在發言中指出,對于地處蘇中地區的揚大而言,要“特色鮮明”,必須更加國際化、更加關注地方發展。在過去的幾年來,揚大始終堅持“主動為社會服務”的辦學理念,按照“以合作促進服務、以服務尋求支持、以貢獻推動發展”的工作思路,主動圍繞社會發展的需求,主動融入社會發展的大循環,不斷加強社會合作與服務工作,在人才培養、平臺建設、成果轉化、科技智力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據統計,5年來,揚大承擔各類科研項目6800多項,到賬科研經費8.9億元。其中,直接服務江蘇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的項目達4300多項,占總項目數的63%。橫向合作項目數居全省高校前列,2012年全校橫向合作經費8000多萬元,僅劉秀梵院士主持的橫向委托項目“新城疫重組病毒滅活疫苗(A-Ⅶ)研制”,合作經費就高達5600萬元。同時,揚大校地合作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6項,獲國家專利授權192項;通過國家審定動物品種2個,獲植物新品種和品種權證書20個;通過省級植物品種審定6個,主持制定部頒標準10項、省頒標準53項。學校被表彰為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高校、“十一五”獲重大科技成果獎勵成績顯著高等學校。
此外,該大學還與江蘇40多個地方政府簽署全面合作協議或科技合作協議,先后推薦300多名教授擔任各級政府專家、顧問,參加地方政府決策咨詢;派出30多名科技鎮長團成員赴全省各地進行掛職鍛煉,開展科技幫扶。實施教授博士柔性進企業、企業博士集聚計劃,派出教授博士200多人次。水稻栽培、水利工程、獸醫、動物科學、新能源等創新團隊取得了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揚州大學黨委書記夏錦文表示,“服務社會是高校的神圣使命,也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準,更是高校加快推進內涵建設的重要途徑。任何一所高水平大學都應堅持‘頂天立地’的方向,上要‘頂天’,下要‘立地’。所謂‘頂天’,就是要高度重視現代科學與技術的前沿問題的研究,圍繞國家的戰略需求,不斷創造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所謂‘立地’,就是要面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戰場,切實解決發展實踐中大量的科技問題、社會問題。今后,我們將以‘前瞻性規劃、組織化實施、項目化推進’的方式,開展新一輪戰略合作。”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