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花卷都限購了,你聽說過嗎?這事發生在北京大學,“主食每個品種限購3個,請自覺遵守”。這個規定張貼在北大多個食堂里,2毛錢一個的饅頭,是學生的低價權益,源自教育部、財政部2008年初出臺的《關于落實高校學生食堂補貼措施的通知》。《通知》旨在下達補貼資金,用于穩定學生食堂飯菜價格。(9月25日《新京報》)
2毛錢一個,現在還有這么便宜的饅頭嗎?一斤面粉價格為1.8元,能做10個饅頭,每斤面粉運費約1元錢,每個饅頭的人工制作成本約0.2元,三項相加,一個饅頭的成本約0.48元。“這只是最低成本,還沒算上水、電、工具等費用。”
顯然,2毛錢一個的饅頭,是學生的低價權益,換言之,是以學生為供應對象,然而現在,卻并沒有明確教職工不能購買。所謂的“限購”,恰恰就是教職工也能購買。顯然,即使限購,也是吃到了學生的頭上,況且,如果食堂工作人員不肯為難,限購還只是一紙空文。
有網民說,“可見物價高的連北大教授們都承受不起了”,這顯然不是事實,北大教授們遠沒有到窮到要搶購低價饅頭的地步,況且,也如網民所說,“窮就可以沒有道德底線?師德何在?”
對此,有網民不免過于激憤,“學生食堂能讓所謂的教職工揩油。這和官員冒領扶貧款沒有區別!”“作為老師這點便宜都占,教書育人不但要教授知識,更要踐行品德。給自己留點范兒,勿讓學生不恥!”顯然,搶購幾個饅頭,不過是貪小,于教授,或也只是不能免俗而已,大可不必如此上綱上線。
真正的問題在于,2毛錢一個的饅頭,引起這樣的“搶購”,應在預料之中,而補貼學生,也完全可以如網民所說的,“補貼直接發給學生,這樣就按正常價格賣就可以了。學生一樣享受到了實惠。”說白了,也不過是把暗貼改為明貼,而這顯然更公正公平,也可以把給學生的補貼,完全地讓學生享受,防止其他人“揩油”。
那么,何以不采取這樣既簡單又有效的辦法?這當中的緣由不得而知。如果猜測,那么,2毛錢一個的饅頭,無疑最形象不過地顯示學生的“低價權益”,得到了充分的保證,官員或因此臉上有光。然而,當搶購亂象不可避免地隨之而來,不禁要問,這到底是學生權益還是官員政績?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