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教材使用量巨大,教材循環使用對于節能減碳、減輕學生負擔具有重要意義。在江蘇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省政協委員黃山說,我國人口多、資源少,有關部門和高校應出臺相關規范和政策,促使高校教材循環使用。
“高校教材循環使用,國內外都有很多經驗可循。”黃山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內一些高校和中小學在教材循環使用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很多發達國家也都有重復使用課本的傳統,學生升學后將所有書本留下,供下一屆學生使用。同一本教材,美國學生平均使用5年,日本學生平均使用達到10年。
黃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全國高校在校生約有2300萬,如果按每生每年平均使用16冊課本計算,每年使用課本3.68億冊。據有關專家計算,每年全國高校教材需要紙張73.6萬噸,消耗純凈水0.736億噸、樹木44.16萬畝。如果按教材循環平均使用5年計算,可以節約294.4萬噸紙張,這意味著少耗費2.944億噸純凈水和176.64萬畝森林。
黃山等省政協委員調查發現,高校教材沒有循環使用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一是教材涉及作者、出版社、發行單位、學校等多方利益,而教材利潤高、發行量大,一旦循環使用,將遭到利益方反對。二是高校沒有建立教材循環使用的統一組織和平臺,影響學生捐贈教材的積極性。三是高校教材極不穩定,以兩年或更短的周期不斷修訂。此外,多數高校目前都采取教材統一購買方式,學生一入學就要繳納1200元-2000元不等的教材費,學生自主購買教材的權利難以落實,也是造成教材循環使用難以實施的重要因素。
“只要有關部門和高校下定決心,統籌協調,完全可以化解以上難題。”黃山建議,首先應加大宣傳力度,使教材循環使用成為社會共識,得到全民支持。其次,教育部門應和環保、財政、新聞出版等部門聯合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在初始階段,國家財政和學校可出資向在校生購買已經使用過的教材,實行教科書學校公有制度,同時鼓勵學生向學校捐獻他們用過的課本。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