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黃標車區域禁行后,山大26輛黃標車被停運。對于僅在濟南市就擁有6個校區、嚴重依賴校車的山大來說,一下子減少總運力的54%,不得不采取措施應對新的形勢。記者昨日獲悉,山大已經出臺交通車(班車)運行改革方案。按照方案,自2月21日起,山大師生跨校區乘坐交通車(班車),均須交費。
根據改革方案,山大將為教師、學生跨校區上課、實驗以及學生實習、見習安排車輛,為興隆山校區、軟件園校區教職工配置早晚班車,安排交通車在各校區之間的循環發車,并根據需要調整運行車輛、班次、線路。
山大校車改革后,乘車人員全部需要刷卡交費。學生乘坐交通車的收費標準和原來保持一致,仍為1元/人·次,但教職工乘車將不再免費,收費標準為4元/人·次。不過,學校將為在職事業編制教職工發放交通補貼,將交通福利的“暗補”變為“明補”,具體標準為每人每月200元,每年按12個月計算,自2014年2月開始發放。
此次山大的校車改革,對學生影響不大。陸嘉棋是山大土建與水利學院大三學生,目前在興隆山校區就讀,以往每周需要在興隆山校區和中心校區之間往返多次,這種狀態今后還會繼續。他坦言,這次改革對自己影響不大,“主要是針對老師的吧。我們學生本來就是每次一元錢。”
老師們對這次改革也已經接受。山大材料學院的王老師目前常在千佛山校區和興隆山校區之間奔波,每周一、二、五,他都要從千佛山校區乘校車到興隆山校區上課。對他而言,過去跨校區上課是免費乘車,現在則是拿著交通補貼乘車。“一個月下來,乘車費能花將近百元,200元的交通補貼,還能剩下一半。”就算是行政上的工作人員,每天都需要乘車,200元交通補貼也夠用了。從這個意義上說,盡管不能免費乘車了,老師們似乎也沒啥損失。
也有年輕教師對學校改“暗補”為“明補”的做法表示贊許,因為不少年輕人選擇了自己開車。“坐班車需要卡點,不如自己開車方便。但過去不坐班車也沒有補貼,現在這樣更好。把交通補貼發到手里,誰愿意選擇什么樣的乘車方式是自己的事。”有人說。
據悉,促成山東大學此次交通車改革方案的直接原因是黃標車的區域禁行。2013年11月,濟南市政府發布《關于實施黃標車區域禁行的通告》,自2014年1月1日起,濟南市黃標車禁止在繞城高速公路以內區域行駛。山大共有9座-55座班車、交通車共計50輛,總運力1959座,被劃入黃標車范圍的有26輛。這26輛“黃標車”禁行后,學校總體運力減少1050座,占54%,剩余的車輛將無法維持原有交通運行模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