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山東大學本科教學質量報告發布會上,山大本科生院副院長張樹永指出,山大目前的專任教師可分“教學科研型”、“教學型”、“科研型”、“產業開發型”四類。而無論哪一類教師,如果不上講臺,就沒有資格參評教授。評上教授的教師,也必須給學生上課。
張樹永說,所謂“教學科研崗”教師,就是既要上課,又要做科研。“這是未來山大主要發展的教授類型,教學科研均很強,他能把科研中的收獲帶到課堂上來,教給學生如何做科研創新。”對于這類教授,山大要求每年的教學任務不能少于48學時,即一門主講課學時。“這是最低要求,各個學院需根據自己的教學科研情況制定各自的教學要求。”
“教學型教師主要任務就是教學,山大對他們的教學量的要求很高,一個周八節課。”張樹永告訴記者,一般來講現在山大很多上基礎課的老師就屬于這類老師,像計算機、馬列課這些,一般周時課量很大,這類老師山大大約有五六百人。“第三類科研型教授,主要在獨立科研機構,沒有帶學生,包括我們的儒學高等研究院,它本身主要是做科研的,教學任務不是很重,但是現在學校給他們提了一個教學的要求,是每年不少于24學時。”張樹永說,就算是主要做技術開發與推廣的產業開發型教師,每年也有16個課時的上課任務。“所有教授職稱的教師都必須上課。”
張樹永說,教學是山大教師職稱評聘、崗位考評等重要的考核標準。教師競聘副教授、教授的時候,第一環節要先講課,講課通過了才能進入下一環節。此外還有學時考核,教師教學學時不能低于學校規定的三年或者四年聘期時間平均的工作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