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離開家時,才發現我已經長大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什么都依靠父母了;當離開家時,才發現我要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奮斗了;當離開家時,才發現我不好意思再向父母要錢了;因為我不再是小孩了。”這是凱文學院2013級學生姜楠楠在給她的父母寫得信中的一段話。11月28日是感恩節,山東凱文科技職業學院以此為契機,從11月初開始在全校開展了感恩教育系列活動,組織新生為父母寫信就是教育活動的內容之一。
十八年來第一次給父母寫信
“爸媽:當提起手中的筆寫這封信時,淚水早已模糊了我的雙眼,心中的千言萬語不知從何來寫,也許這是我十八年來第一次給你們寫信。”據了解,像張劍同學這樣第一次給父母寫信的學生竟然占了絕大多數。
在當今日新月異的信息化時代,打電話、發短信,既方便又快捷,寫信——這種古老而又傳統的交流方式似乎已被人們遺忘。這也正是很多同學第一次寫信的原因。然而,不少同學寫信后才感受到“寫信可以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情感,這是電話不能替代的。”
匯報學習生活、抒發對父母養育之情,成為信中主要內容
發信前,在征得學生同意的情況下,筆者瀏覽了部分書信的內容: “兒子長大了,慢慢地明白了你們的用心良苦。以前,你們對我的嘮叨,我熟視無睹,充耳不聞,現在才知道,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語言;以前我不明白,為什么在我摔跤時,你們總是讓我自己爬起來,現在才知道,不扶我,是要我學會堅強。”這是朱蒙同學給父母信的一段話,充分表達了他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做父母的當看到這封信時,一定會發出這樣的感嘆: “我的孩子長大了!懂事了!”
楊玉坤同學在信中這樣寫到:“爸爸媽媽,你們讓爺爺過得很開心,很幸福!你們是兒子的榜樣,兒子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你們,孝敬爺爺,兒子一定能說到做到。”
“在這里(指學校)讓我認識到了許多東西,也學到了好多技能。爸媽,請你們放心!從現在起我要學會自立,努力學習,畢業后成為一名優秀的機械工程師,以優異成績來回報你們,報效祖國。”這是張國華同學信中的一段話。
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向父母回報自己的學習生活,表達自己立志成才、孝敬父母的決心,幾乎成了每封書信的主要內容。
寫信活動是從一封書信引發的
為什么要開展新生寫信活動?凱文學院的建筑工程學院(系)副院長秦清杰說:“活動是從一位高中老師寫給他的考入大學的學生的一封信開始的。這封信提出并分析了大學生‘是做人才,還是做人渣’的問題,讀后對學生們觸動很大。”秦院長接著說:“現行教育體制下,考大學似乎成了每一名學生從小學到高中的奮斗目標。然而一旦考上大學,有許多同學卻沒有新的前進目標和動力了。此時,如果學校不及時引導,這些學生就很容易消沉下去。因此,學校組織開展寫信活動,就是引導學生思考新的奮斗目標,并把自己的目標以書信的方式向父母匯報。”
凱文學院的機械學院(系)副院長王永杰說:“我們開展這一活動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感恩意識。感恩首先要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這也就是開展寫信活動的主要原因。從感謝父母開始,引導學生學會感謝一切幫助過自己的人。”據王院長介紹,他們學院在感恩教育中還開展了感恩教育講座,下一步還準備從學生的書信中選出一批寫得比較好的參加“感恩有你”朗誦會,評選一二三等獎。通過系列活動,強化學生的感恩意識和責任意識。(通訊員 魏本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