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達4%,這一里程碑式的數字振奮了無數人。在7日下午北京團的小組審議會上,劉新成代表直言,振奮過后,更應關注“如何用好這4%”。結合北京實際,他建議關注學前教育師資缺乏、高校退休教師待遇偏低、職業教育水平不足等三方面問題。
據統計,近五年來,北京市累計增加幼兒園入園名額5.7萬個。劉新成指出,與學位增加相對,北京的學前師資卻面臨4到5千人的缺口——而全市幼師培養的出口每年大概只在三四百人左右。中間數千人的需求差,導致學前教育的質量難以令人滿意。而在高等教育領域,北京市屬高校退休教師普遍面臨著退休后工資只有在職時的50%到55%的尷尬。前后待遇差距之大,使很多人難以接受,一些高校也不得不巧立名目,盡量延后職工退休時間,這也直接導致青年教師“上不來”,不利于師資隊伍良性循環。在職業教育一塊,北京市歷來投入不少,但由于生源不足,效果并不好。
對這些問題,劉新成建議拓寬幼師培養出口;出臺相關政策,提高高校退休教師待遇;走高端職業教育路線,“看準高需求,對應高投入,辦高質量,爭取高就業,拿高工資”,通過積極引進國際資源,特別是借鑒歐美長時間辦職教的先進經驗,推動職教水平的提高。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