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亞紅旗小學教師住房不如廁所 屋頂掉土長青苔
網友發微博吐槽三亞海棠灣鎮紅旗小學教師住房
“教師宿舍不如學校的廁所”
“如今廁所都比宿舍條件好”校長:已向上級部門反映,有望解決
“這是三亞海棠灣鎮紅旗小學的教師住房:露出纖細鋼筋的天花板、因常年滲水而長了青苔的墻壁、開裂的墻體最寬處可放3個手指,不遠處是高檔的洗手間……”近日,網名“@LUKI大大是臭卒仔”的網友發微博稱,三亞海棠灣鎮紅旗小學,10多名教師常年“蝸居”在簡陋的宿舍內,教師住房甚至不及學校廁所的條件好,希望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一名教師指著廁所說,比他們住的房子好
教師宿舍天花板石灰掉落露出鋼筋
幾經打聽,終于找到博文中反映的“紅旗小學”,這是上世紀60年代為發展南田農場紅旗分場周邊的教育而興建的一所子弟小學,建校后曾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農場子弟,從這里走出的學生,如今已遍布祖國的四面八方。2009年,農墾系統改制后,紅旗小學正式由農墾系統劃轉三亞市教育局管理。
紅旗小學地處偏遠,昨日,從三亞海棠灣鎮出發,經過10多公里曲折的山路后,終于在一處人煙落寂處找到了紅旗小學。由于農場職工散居的特點,紅旗小學位于相對明顯的山路一邊,校門口赫赫的四個字“紅旗小學”顯示這里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地方。
走進學校發現,這里的建筑都是一層平房,整體看上去較為陳舊。順著簡陋的教室往里走是一排低矮的平房,這里就是微博中反映的教師宿舍。“這里的房子年久失修,鋼筋都露出來了,一下雨就漏水,房頂上有時還會掉土塊下來!”在其中一間教師住房里,一位老師的女兒小毛告訴。
順著小毛的指引看到,她和母親獨居的宿舍房一共有3間,每間10平米左右,往后是一排瓦房,老師們都用來當廚房、廁所。10平米左右的宿舍房正是微博中發出的“危房”照片,現場看到,房間內多處因潮濕長了青苔,裸露的鋼筋遍布屋頂,像個“大花臉”。據這里年老的教師回憶,這排教師宿舍修建于上世紀80年代末,由于修建成本低,當時沒有水泥筑墻,墻面是紅磚、黃土和白灰制成。
“如今廁所都比宿舍條件好”
小毛告訴,她正是發微博的人,之所以發微博,是因為前幾日她從外地回來探望母親,正坐在客廳里看電視,突然被房頂上的一塊掉下來的土塊砸中了頭,弄得她很是掃興。“這個房子太陳舊了,經常會有土塊掉下來。”順著小毛的指引,看到,因潮濕、漏水,房頂上還有大片大片的水印,有的水印上已經長了青苔,由于潮濕,一片一片的墻皮老是往下掉。據小毛介紹,1990年,同在這個小學當教師的父母搬進這間宿舍,1991年有了她,因此自己從小沒有離開這間宿舍半步。“印象中,這個家的房間屋頂經常掉灰皮,直到2010年,父親得了肝癌離世,這個家仍沒有變樣,父親也始終沒有盼來好房子住。”小毛說。
隨后,走進紅旗小學其他老師的家中,在這排宿舍居住的8位老師,家中的情況無一例外,都因房屋的陳舊、漏水、掉皮而煩惱。采訪中,有老師告訴,2010年,學校曾組織這里的老師們申請過三亞市教師的經濟適用房,但報完名,填完表格后,就再也沒有下文了。如今,什么時候能申請到像樣的房子,成了這里大多數老師最大的愿望。
“學校里的廁所,都比教師宿舍條件好很多。”其中一名老師告訴,前幾年學校剛修建了便蹲式廁所,還有盥洗間,外面還貼了瓷磚,看上去條件比較現代,所以這里的教師們閑下來就打趣,“搬到廁所去住也比住宿舍好很多。”
隨后來到紅旗小學的學生教室,這里也是單排平房,與教師宿舍房一樣陳舊,幾乎每間教室都有裸露的鋼筋,同樣與教室一樣陳舊的還有學生的課桌椅。
校長:已向上級部門反映,有望解決
“紅旗小學教師宿舍的情況已引起過教育系統領導的重視。”昨日下午,通過電話聯系上紅旗小學的林校長。據林校長介紹,紅旗小學建校的歷史較早,老師們曾就目前居住宿舍的條件,向上級反映過很多次,三亞市教育局相關科室工作人員也到學校測量過,好像已經有意要建新房,但具體什么時候建、怎么建,他并不清楚。關于紅旗小學新修建的“高檔”廁所,林校長解釋稱,廁所是2012年剛修建好的,是三亞市教育局按照相應標準統一修建的,其實也只是按照市里的標準統一修建,并不是什么豪華廁所,但與教室與教師宿舍比起來,略顯“高檔”而已。林校長坦言,曾就教師住房問題向上級部門多次打過報告,而三亞市教育局也已派人來現場測量過,估計問題很快就會解決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