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南省第一批思源學校校長3年合約已過,有的校長走了,個別市縣對于校長合約續簽、接任校長選拔等問題不夠重視。教育部門有關負責人擔心,操作細節上的一些問題,可能會導致思源教育質量下滑。(詳見海南日報報8月16日A04版報道)
思源學校作為海南省教育扶貧移民工程的重要模式之一,已經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很多思源學校,已經成為當地的標桿學校。”鑒于優秀的校長和師資力量在基礎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我們不無憂慮地看到部分思源學校校長和師資面臨后繼無人的危險。“自古開物成務,必以教學為先。”要從整體上提高海南基礎教育水平,我們需要持續關注教育,為思源學校以至農村學校優秀教育人才搭建更大舞臺,讓思源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為海南教育創造更為優越的發展條件。
“來海南之前,以為基礎教育都是一樣的,應該大多數學生是好的,少數難管些;來了后發現是相反的。”這是一位思源學校校長的話。幾年時間,思源校長和學科帶頭人究竟給海南帶來了什么?先進的教育理念,新穎的教學手段,扎實的學科素養,除了這些,他們還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學生學會做人。在某種程度上,這種“立德”教育比工具化、功利化的知識技能傳授更為重要。正是由于“新鮮血液”的輸入,師資整體素質的提高,讓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質量有了飛躍的基礎。思源學校在學校運轉、規范管理、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給海南省中小學校的標準化建設提供了范本。
提高教育水平之于海南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海南省上下皆有共識。一個學生不管是進大學深造還是到企業工作,良好的基礎教育都是必需的。而海南本就薄弱的基礎教育中,農村基礎教育又比城市差了一大截。加強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基礎教育,是我們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當務之急。以思源學校的優秀校長為代表的優質師資,在海南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在這樣的境況下,我們必須對可能發生的基礎教育優質師資流失給予足夠的重視。
思源校長面臨后繼乏人危險,這既是思源模式面臨的發展陣痛,也是海南省農村基礎教育困境的縮影。合約到期的校長沒有續約,我們要問一問為什么。對于有意在海南繼續貢獻力量的優秀校長和教師,就要盡量爭取把他們留下來。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這些話各地都會講,但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中,而是要真刀真槍加以落實。
在留住外來人才的同時,我們也要兩條腿走路,注重培養本土優秀校長和教師。土生土長的陵水人陳聶圖從陵水思源學校副校長成為校長,他的成長軌跡讓更多有志于教育事業的海南教師看到了希望。本土教育人才應該增強自信,刻苦鉆研,早日脫穎而出。
雖然思源學校在各地學校中漸漸成為了“白菜心”,我們的最終目的,并非讓思源學校一枝獨秀,而是要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思源學校再好,也只能招收邊遠地區貧困學生,更多的農村學生,仍然在薄弱學校就學。我們希望沿著思源學校優質資源拓展項目這條好路子繼續走下去,讓先進的辦學理念、管理模式輻射更多薄弱學校,讓有思想、有能力的好校長放開手腳、大膽實踐,這樣才有望從整體上提高海南基礎教育水平,也才有望避免“外援”校長一旦走人學校便可能大不如前的尷尬。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