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海南省高校畢業生人數達4.6萬人,就業問題引人關注。
推進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是今年海南省就業主管部門的工作重點之一,“建設省級示范性創業孵化基地”寫進了今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公布的為民辦十件實事項目中。
據記者從省人力資源開發局獲悉,去年,海南省財政撥款140萬元扶持海南醫學院、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和海南政法職業學院用于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如何實現“孵化”?近日,記者走訪了海南醫學院創業孵化基地大致坡口腔門診部,這里是海南首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創建于2011年5月28日,兩年時間,已有137名學生在這里接受短期創業教育,12名大學生到基地接受為期3個月到1年的創業培訓。
創業孵化基地一周獲批
日前,記者走進了海南醫學院大致坡口腔門診部。門診部為二層樓,樓上有專門的消毒室和醫患溝通室,以及專家使用的特診室,共有6張牙科治療臺。
這個創業孵化基地,由海醫分管就業工作的陳玉民副校長任組長,學校出一部分資金,學生也入股經營。
“學生畢業后若進不了醫院,要么無業可就,要么就到私人診所打工,要么就自己開黑診所。學校想通過創業孵化基地引導學生走規范的創業道路。”海南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副書記林典岳教授告訴記者。
韓寧,2008年畢業于海南醫學院口腔醫學專業,畢業后半年都沒找到工作,后經同學介紹他到一家民營牙科診所上了半年班。2011年,他與2009年畢業于海醫的林書聯、現就讀海南醫學院口腔成教班的英選忠,以及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退休的牙科老專家范高雄組建起一個創業團隊,負責海醫首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大致坡口腔門診部的創業經營。
“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是限時9周辦結,但海醫首個創業孵化基地———大致坡口腔門診部的許可證,海口市衛生局只用一周就批下來了。
海口市衛生局局長周文雄說,海南醫學類院校畢業生考執業醫師的通過率大約只有30%左右,部分學生不得不改行謀生。而創業孵化基地可以給這些暫時沒考上執業醫師證的學生繼續學習的空間。
孵化平臺規范嚴格
“創業孵化基地實際上就是提供一個平臺,培訓你怎么開診所和如何經營管理。另外,學生剛畢業,臨床技能還不夠,在基地老師會經常輔導你把本事學好。”林典岳介紹說。
日前,記者走進海醫大致坡口腔門診部時,林書聯和英選忠正在給患者看病。
在接診臺值班的韓寧告訴記者,開業之初由他全面負責門診的經營和管理,今年則由林書聯負責,這樣每個人都有機會學習如何當“老板”。
“在私人診所,沒人給你講技術和管理。在這里,人人都參與管理,碰到疑難問題,老專家會指導你。”韓寧告訴記者,海南醫學院許多專家都會在周末或者有疑難雜癥時過來指導,退休的范高雄副教授來的次數最多。
2010年畢業于海南省衛生學校的英選忠醫生,就是在這里經過鍛煉考取了執業助理醫師許可證。“以前在一家私人診所打工,那邊都是憑經驗,用的是老套的治療辦法,老板為了節省成本,連手套都不帶,學不到什么東西。”
一年的經營下來,韓寧說,“我知道了老百姓需要什么樣的診所。”
市場廣闊百姓受益
大致坡口腔門診部是海南醫學院的創業孵化基地,不僅接待前來接受創業培訓的學弟學妹,同時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創業項目。韓寧告訴記者,他們天天在關注門診部的經營狀況。“因為自己也是股東,所以整天都在想著如何為患者提高服務質量,這與在私人診所打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完全不同。”
據介紹,大致坡鎮原來僅有兩家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診所。年輕的創業者在老師的指導下,引進治療新理念,大膽采用口腔醫療新技術,加上周到熱情服務,很快就在大致坡鎮脫穎而出。他們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實現贏利。
大致坡鎮居民林書杰對記者說,他們一家都在這里看牙。醫生技術高,消毒規范是他們選擇這里的主要理由。
海南醫學院大致坡口腔門診部探索出了一條“老畢業生(有執業資格)帶新畢業生創業、退休專家加盟指導、學校幫助和推進”的醫學類創業模式和理事會管理制度,還解決了周邊群眾看牙難問題。
接納畢業生創業見習
林典岳告訴記者,學校高度重視就業和創業工作,已肯定并積極推廣大致坡的創業孵化模式,該創業孵化模式也已得到了省人力資源局的肯定和支持。目前學校又在瓊海建立一家創業孵化基地,“現在海口要做一個規模更大的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想創業都可以報名。”
這些基地都接納畢業生創業見習和創業孵化,“一般學生到基地接受孵化的時間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兩年,看學生意愿。”林典岳說。
2012年5月,由海醫畢業生合股開辦的“尚海醫口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字號已在海口市工商局注冊,畢業生創業可加盟在各市縣以及鄉鎮利用 “尚海醫”字號開設連鎖門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