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教育均衡,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解決擇校熱等問題,海南省采取了指標到校、規范化學校建設、實施教育扶貧移民工程等方式,多種途徑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為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試點。
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以均衡發展為主
商報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海南省申報的實施教育扶貧移民工程、開展教師資格考試及定期注冊工作等6個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正式獲國家相關方面批準。這6個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主要以均衡發展為主,如實施教育扶貧移民工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達到2012年邊遠貧困(民族)地區人口子女和流動人口子女享受與城鎮孩子同等的優質教育資源。
同時,建立中小學教育質量監測評估機制,以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為核心,以探索建立科學的基礎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和方法為目的,形成促進中小學教育質量提高的長效機制。
讓相對薄弱的初中學生也能上好學校
近年來,因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重點校、重點班普遍存在,擇校熱問題備受社會關注。為促進教育均衡,海南省加大了對教育薄弱學校的投入,努力創建規范化學校。同時,通過省直屬中學指標到市縣,市縣重點中學指標到校的方式,促進義務教育初中學校的發展,讓相對薄弱的初中學生也能上好學校。
所謂的“指標到校生”原則上不分配至市縣(單位)重點高中學校的初中部,而是安排一定比例的指標用于獎勵辦學進步顯著的初中學校。同時,為了防止一些學生轉學占用“指標到校生”名額,學校所錄取的“指標到校生”必須是在學校初中階段讀滿3年,參加全省統一考試的優秀應屆畢業生。此舉大大增加了教育相對薄弱學校老師、學生的信心,起到一定的教育均衡作用。據了解,2009年海南省開始實行“指標到校”,當時指標到校生比例為20%,2010年,“指標到校生”提高到30%。
230所中小學通過規范化評估驗收
為了從根本上促進教育均衡,解決擇校熱的問題,海南省從2008年開始啟動義務教育階段規范化學校創建工作。通過規范化學校建設,加強對薄弱學校的投入與拉動,促進城鄉學校發展。
據統計,海南省2年來已有230多所中小學校通過規范化學校評估驗收。海口、文昌、瓊海等市縣的20多所學校通過省級規范化學校評估驗收。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