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想爭取“省一級”或“示范性高中”,殊為不易。但這兩項評估之后將交給社會組織,令到公眾擔心“第三方”的公平、權威。(資料圖片)
從今往后,“省一級”、“示范性高中”牌匾的含金量有多高?
去年,廣州市的義務教育學校“省一級”牌匾悄悄摘掉了,目前就只剩下幼兒園和高中有“省一級”。不過,18日廣東省教育廳的一紙文件,讓人們對今后“省一級”、“示范性高中”的招牌開始打問號,擔心會是“流嘢”。原因是今后這兩項評估都將交給社會組織及市場中介組織。
義務教育摘“金字招牌”
一直以來,家長在擇校時,對“省一級”、“示范性高中”這兩塊牌子看得很重,學校自身也很珍惜這兩塊金字招牌。它們就像酒店的星級指數一樣,是拿來充門面的。不過,去年,在一陣取締“擇校熱”的風潮中,小學和初中的“省一級”牌匾被悄然卸下。
其實, 2006年起,廣州市就不再對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評估等級。2007年7月,廣州市教育局頒布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督導驗收辦法,取消“省一級”、“市一級”的等級評定,代之以“規范化學校”。該辦法要求,2010年要100%取消等級制。
今年出臺的《廣東省規范義務教育辦學行為的六項規定(征求意見稿)》也將“義務教育學校門口不再懸掛等級學校牌匾,不得進行等級學校宣傳”列入其中。
之所以取締這些金字招牌,是不想給“擇校熱”以明確指示,意在“降火”。所以,今后小孩上小學,如果家長想擇校,就只能循著心目中固有的老字號去找了。
為“金牌”評估曾興師動眾
至于幼兒園和高中的金字招牌,由于其不屬于義務教育階段,保留并不違法。但想爭取“省一級”或“示范性高中”,其實也不易。
這個學期,有好幾個省一級幼兒園將迎來復評,對幼兒園的硬件、軟件都有全新要求,不少幼兒園利用暑假大興土木進行整改,為的就是能保住“省一級”的牌匾。這不僅跟幼兒園的榮譽掛鉤,也跟其收費標準相聯系。
對于“示范性高中”的評比,還記得十幾年前廣州那場“撤公辦初中做大高中”的風潮,當時學校就是沖著這個招牌去的。這個代價是否值得,至今還有爭議,所以千萬別小看這些評估,分分鐘會攪亂整個教育環境。
不過,這些校門口掛的這些牌匾,其實還是蠻靠譜的,至少經過了歷史和群眾的考驗,能給家長帶來一份安全感。
公眾質疑“第三方”公平權威
然而,近日的這紙公文,雖然具有政府“簡政放權”的重要意義,但還是遭到了很多質疑。原因何在?
首先,所謂的“第三方”到底是誰的?文件中指明,今后這些評估職能將轉移給具有相應資質的社會組織及市場中介組織承接。通過公開報名,公平競爭和擇優承接等環節,選擇符合條件的承接主體。要知道,現在很多社會組織的“第三方”,其實都是在政府行政部門的管理下成立起來的,雖然行政不管了,但還是指導單位。在中國,“指導”和“管理”的意義其實并不會差太遠。所以,大家擔心這個“第三方”還是換湯不換藥,幕后的操手還是不變。如此一來,還有交錢邀請“第三方”評估的必要嗎?
其次,有沒有評估的必要?有社會人士認為,既然政府都不想管了,那就沒有交錢給第三方評估的必要了。因為家長對學校的評價自在人心,何須多此一舉。之前已經拿到牌照的學校就讓它繼續亮著“老字號”,而新興的學校就讓市場來評價就好了。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辦得好,自然大家都會爭著去,其收費也會根據市場需求來調節。有關部門要做的是規范辦學,而非行使評估的權力。
再者,“第三方”的評估是否權威?退一步說,假如真的交給“第三方”來評估了,那么它是否能做到公平、公正?怎么防止“第三方”被金錢收買?政府把評估權交給他們了,那么監督權是否會很好執行?否則的話,評估就會引發更大的“地震”。
如果回答不了這三個疑問,那還不如跟義務教育一樣,卸下金字招牌好了。
政府不能“甩手”仍得監督
有教育界人士認為,政府放權,將教育評估分離出來是好事,但目前尚缺乏具有足夠公信力及獨立性的社會組織,所以當務之急是培養有公信力的社會組織。
有公信力的社會組織必須脫離政府而運作,如果政府部門欲退還留,那么,第三方機構就難獲得自由的生長空間。與此同時,政府部門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公開,包括學校信息公開、評估機構的信息公開,向社會公開所有辦學信息,這既可為社會提供信息服務,也可通過信息公開,遏制第三方評估的權錢交易。
但是,政府也不能在評估這件事上當“甩手掌柜”,要加強監督,完善問責,包括行政問責和司法問責,尤其是司法問責,對于評估中存在的權錢交易行為,不能由教育部門主導調查,而應由司法機關介入調查處理,將評估納入法治軌道。(羊城晚報記者 陳曉璇 )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