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國內高考,還是高中階段就準備出國留學?不少學生和家長都為此而糾結。很多人都說到國外讀書的孩子基本都是在國內考不上名校才出國的,因此便有了出國是高考 " 備胎 " 的說法,因為家長都覺得這些孩子在中國高考只能考個二本,到美國去可能就考能上前 50 名的大學。國內高考備考的辛苦程度,大家都有目共睹,而出國留學所承受的辛苦絲毫不弱于備戰高考。圖為 7 月 26 日下午,第九屆廣東省高考高分考生報告會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參加美國高考并成功獲得 21 所高校 offer 的陳思羽,以及廣東高考高分考生覃雨晴、李鵬程與考生、家長分享了高考成功經驗。
在很多人看來,獲得 21 所美國名校 offer 的陳思羽絕對是牛人,但是在初中時,她可以說是貪吃愛打扮的 " 不良少女 ",同學們在抓緊時間學習的時候,她卻溜去學校小賣部買零食吃。從小母親對陳思羽的期望就很高,但她的成績并不是特別好。初中時,陳思羽進入鐵一中學習," 身邊的同學都特別厲害,就算自己很努力地學習,成績也一直比不過班里其他同學,一旦自信心沒了,老覺得自己很差。就會有頹廢,想放棄的感覺,于是就在課上睡覺,不努力了。"
在美國高考(SAT 考試)考前的一兩個月,陳思羽每天都要花費 10 小時以上時間做 3 套托福或 SAT 的真題。還要在一個月內把巴郎 3500 的全部單詞背下來,剩下來就是反復地熟悉掌握。" 每次做完題也會做錯題集,這道題為什么錯,這個選項為什么不對那個選項為什么對一定要搞懂。不一定要做太多,但一定要弄清楚這道題目以及同類型的題目,就會得到相應的方法。" 陳思羽總結道。而且 SAT 不像國內高考考察的都是書本上的內容,SAT 的閱讀,天文地理什么都會涉及,如果對美國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沒有足夠的了解,做這些閱讀題則會無從下手。" 平時要多積累一些課外知識,說不定某天你在科學雜志上看到一個關于巖石的報告,然后 SAT 的閱讀中就會碰到這樣的文章。"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