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入學前,需要將第一年的學費繳納完成,那么在海外如何給學校匯款呢?今天準備了美國留學學費繳納方式詳細介紹。
首先來看看去美國留學繳納學費:
1.匯票【Money Order】,注意抬頭最好和學校確認,帶到學校上交即可。此方法也可以交申請費和各類押金。
主要用來交學費,也是攜帶大筆款項最安全、最經濟的方式。比如可以到中國銀行去辦理,開一張收款人是學校的匯票,金額正好等于學費金額,用來交學費。由于收款人寫的是學校的Title,就算遺失了匯票原件也不會有經濟上的損失。對于拿到美國那里的銀行要求他們給您兌現或托收,可以直接用匯票開戶,相對安全。對于用匯票攜帶自己所需的費用,收款人寫自己。但到美國后,去銀行開戶,然后存進去,方能使用。但自己開戶時間會比較長,因為到美國您要有了社會安全號之后才能在銀行開戶。而這個安全號的獲得需要花一定時間,有的甚至三個多月才能獲得。所以如果您到美國后急需用這部分錢,此法還不太合適。
2.電匯【Wire Transfer】,則需要找學校要到賬號和SWIFT CODE。或者【Peertransfer】,類似于第三方支付。
要求必須先有一個美國銀行的帳號,一般也是交學費的方法之一;或者有的學校會幫學生事先開好銀行帳號,那么您可以把錢匯到自己的帳號上。費用比票匯貴。好處是快,一般在第二個工作日可以到。
Peertransfer需要注冊一個賬號后,選擇要交學費的學校。填寫繳納金額,然后選擇USD,填寫學生信息和支付人信息后,生成的一張電匯信息單,持電匯信息單到銀行繳納即可。
3.信用卡【Credit Card】
信用卡只能用于消費,取現手續費高昂,極不劃算,而且留學在美國時間較長,用國內信用卡很不方便,僅作為臨時應急之用。并且學費的話一般數額較大,信用卡交學費的話還涉及到信用卡的信用額度問題,不一定能都涵蓋進去,而且信用卡交學費手續費用有的非常高。
4.現金【Cash】
根據中國海關的相關規定,攜帶5000美元以上現金需要報關并且繳納一定費用。攜帶總金額在等值 5000 美元以上須向銀行申請《攜帶外匯出境許可證》,金額不得超過等值1萬美元。
接著來看看申請信用卡的六種方式
1.使用學生專用申請書
學校公告欄上常可看到各式各樣專為學生提供的申請書,如果有校方或學生身分的相對證明最好,在申請書上往往要求申請時附寄學生證、注冊證明或學費賬單等,有些還要求學校注冊組蓋章,以示學生身分無誤。因此也較易取得核準。
2.選擇較易申請的百貨公司購物信用卡以建立個人信用。
一般百貨公司不時于推廣期間以贈品的方式鼓勵申請,雖然此類卡片僅限于該百貨公司使用,但在百貨業蕭條時,其為刺激消費,且因其信用額度不若一般信用卡高,所以審核較寬,也較易取得其信用卡,得以藉此建立個人的信用紀錄。
一旦信用建立后,就必須維持良好的信用紀錄,藉此卡作為未來申請其它信用卡的跳板。
3.利用信箱資訊申請。
一旦個人信用紀錄建立,信用卡申請表甚至會主動寄到你的信箱內。這類申請表大都標榜事先核準。但個人可衡量自己需要以及前述之各項要素,決定是否申請,具實填寫,很少有被拒絕的例子。
4.銀行開戶,附帶申請信用卡
美國有些地方,尤其是大城市,銀行林立,且經營業務廣泛。加上銀行重視學生消費群,鼓勵學生至該銀行開戶存款,常主動于開學期間至各大學辦理開戶及申請信
用卡程序。即使過了蒞校辦理期間,此項優惠政策也常會隨銀行之政策而持續下來。
此類方式因標榜存款優先,信用卡其次之服務,所以審核較為放寬,取得信用卡較為容易,因此信用額度并不會一下子給得很高。但這對沒有信用歷史的學生而言,是爭取信用卡的一個好機會。留學生最好能主動咨詢地方銀行,不要輕易錯失。
5.利用電視廣告申請。
申請的方式是透過800或900電話,如為900電話,電話費支出甚為可觀,而這類申請也常要求申請人預付申請費若干,難保有騙局之疑。但因確曾于電視宣傳,墜入其謊言。故在此一提,假若確屬需要,不妨向Bankcard Holder of America詢問該發行機構之信譽,以杜所疑。
但是,這是風險較高的一種申請方式,因其發放對象常是完全沒有信用紀錄或信用破產的人。
6.找一共同簽字人(Cosigner)協助申請。
信用卡公司在無索款不足的遠慮下,較愿意發卡給這類申請人。待信用建立后,再嘗試獨立申請,建立個人免擔保之信用。
因為缺乏信用資料或收入不足而致申請不到信用者,最好能使用附有共同簽字人具名簽字的申請表,而該共同簽字人最好是一位信用紀錄良好的親朋好友,其目的在擔保你無法償付時之清償責任。
最后再來看看銀行的常識。
1.國家銀行(National Bank) vs 州立銀行(State Bank)
美國絕大部分銀行都是私有的,所以有少量小銀行、甚至大銀行集團會因為經營不善等原因倒閉。那麼是否把錢存銀行會有風險呢?一般不會。因為大部分銀行都是有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FDIC)保障的。萬一銀行倒閉,儲戶在每個賬戶中不超過二十五萬美金的部分會由FDIC補償。留學生一般不會有那麼多錢放在銀行,所以沒問題。
既然銀行是私有的,那麼國家銀行(National Bank)又是什么呢?在美國,國家銀行是指由貨幣監理局(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 ,OCC)監管的銀行;相對于州立銀行(State Bank),是由某個州的銀行管理部門監管。基本上常見的大銀行,如大通銀行(Chase),花旗銀行(Citi)等等都是國家銀行。但有很多國家銀行其實很小,甚至只分布在一個州或一個城市附近。所以國家銀行既不是國有的,也不一定全國都有分布。州立銀行一般衹在其所在州有分布。
美國的銀行都有自己的勢力范圍,即使是最大的幾家銀行也并不是在任何州都有。比如,大通銀行在26個州設有分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在34個州有分行。這些資訊可以在銀行網站的地點(Locations)等頁面上查到。
2.支票賬戶 vs 儲蓄賬戶
下面介紹下留學生常用的賬戶。一個叫作支票賬戶(Checking account),另一個叫做儲蓄賬戶(Saving account)。
支票賬戶和金融簽賬卡(Debit Card,或稱借記卡)直接掛鉤。一般用途是存取現金、寫支票、付信用卡、轉賬、以及刷金融簽賬卡消費等等。通常支票賬戶利率很低甚至沒有,所以沒必要放太多錢進去。
儲蓄賬戶相當于活期存款。這類賬戶一般有利息。雖然金融簽賬卡一般也會關聯儲蓄賬戶,但衹有儲蓄賬戶而沒支票賬戶是不會有金融簽賬卡的,那樣就衹能在網上管理儲蓄賬戶了。而且有些銀行對儲蓄賬戶有些限制,比如一個月內最多存取多少次等等。所以盡量把不太動的錢放進儲蓄賬戶,日常用的放支票賬戶。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