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名稱:
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
職業釋義:
使用示教器、操作面板等人機交互設備及相關機械工具,對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進行裝配、編程、調試、工藝參數更改、工裝夾具更換及其他輔助作業的人員。
工作內容:
1.按照工藝指導文件等相關文件的要求完成作業準備;
2.按照裝配圖、電氣圖、工藝文件等相關文件的要求,使用工具、儀器等進行工業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裝配;
3.使用示教器、計算機、組態軟件等相關軟硬件工具,對工業機器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人機交互界面、電機等設備和視覺、位置等傳感器進行程序編制、單元功能調試和生產聯調;
4.使用示教器、操作面板等人機交互設備,進行生產過程的參數設定與修改、菜單功能的選擇與配置、程序的選擇與切換;
5.進行工業機器人系統工裝夾具等裝置的檢查、確認、更換與復位;
6.觀察工業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的狀態變化并做相應操作,遇到異常情況執行急停操作等;
7.填寫設備裝調、操作等記錄。
△張鋒在操作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的工作是什么?27歲的張鋒用了一句簡單的話來形容:“就是讓機器人乖乖聽話。”
張鋒學的是機械設計制造,已經和工業機器人打了近7年的交道。
“機器人越來越聰明,我要比它們更聰明。”張鋒說,要讓機器人聽話并不容易,但這正是這份工作的樂趣所在。
張鋒工作的金康SERES兩江智能工廠,擁有上千個智能機器人,是重慶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汽車工廠之一。
一年多來,張鋒在這里和機器人斗智,讓每一個機器人不僅聽話,而且精明能干。
△張鋒在操作機器人
以一“敵”百
這是工廠里最燒腦的工作
在很多同事眼中,張鋒干的是工廠里最燒腦的工作。
工廠的1000多個機器人不僅類型多樣,系統也大多有差別。
“很多機器人都不只擁有一個系統,而是多個系統相互作用,共同完成一個動作。”張鋒說,自己和機器人打了近7年交道,最深的感受之一就是機器人變得越來越聰明,機器人的系統操作也變得越來越有難度。
張鋒工作的焊接車間,是機器人數量最多的一個車間。他一個人要負責數百個機器人的系統操作。以一“敵”百,張鋒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
去年年初,工廠開始進行機器人安裝調試,張鋒就來到這里從事機器人系統操作的相關工作。
“比以前操作的機器人系統復雜多了。”張鋒說,工廠里的很多機器人都是進口設備,不少機器人在國內并不多見。在機器人安裝調試階段,張鋒就在現場跟學了三個多月,參加機器人供應商的現場培訓。
之后,張鋒還參加了多次培訓,不斷學習機器人的各項操作。他說,機器人系統在不斷升級,自己的技能也要不斷升級。
△張鋒在操作機器人
優化生產
幾百次操作只為讓機器人快16秒
要讓機器人乖乖聽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張鋒說,1000多個機器人參與汽車生產,有1個機器人開了小差,或者慢了節拍,都可能影響汽車生產的效率。
一年多來,張鋒和同事們花了不少功夫,“教”會這些機器人相互配合,高效率地參與汽車生產。
以焊裝車間為例,這里的100多個工位,有一個固定的節拍:汽車部件在每個工位上生產停留的時間不能超過120秒。
“要實現這樣的快節拍,需要機器人的每一個動作都精準到位。這對機器人系統操作的要求很高。”張鋒說,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在第一個工位就遇到了瓶頸。
焊裝車間的第一個工位是側圍焊接。在這個工位上,有5個機器人會做出不同的動作,一起完成汽車的側圍焊接,所需的時間是136秒。
“這個速度與常規的汽車側圍焊接作業相比,已經快了不少。但是它在工廠的整個生產線上,卻拖了后腿。”張鋒認真觀察了作業過程,發現5個機器人的動作配合還沒有發揮到極致。
為了優化機器人的生產動作,張鋒和同事花了兩天多的時間,對5個機器人進行了幾百次系統操作。
“我們反復看它們的動作,然后進行優化調整,修改機器人系統編程。”張鋒說,這個過程不僅考驗技能,還考驗耐性。有時候,為了讓它們的動作快1秒,都需要操作上百次。
最終,側圍焊接作業的時間被成功縮短到了120秒。
△張鋒在操作機器人
改進設備
為機器人“量體裁衣”合理降低成本
對機器人進行裝配,也是張鋒的工作內容之一。這項工作不只是在機器人安裝調試的過程中。生產線投入運行后,這項工作也在繼續。
機器人的不少零部件都需要定期更換,重新進行裝配。在這個過程中,張鋒不僅要保障機器人在更換零部件后依然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還要在不降低機器人工作水平的前提下,對部分設備進行改進,合理降低生產成本。
張鋒說,不少進口機器人的零部件和耗材價格不僅偏高,而且到貨周期一般都在3個月以上。
“這既增加了生產成本,還可能會因為到貨周期的問題影響生產。”張鋒說,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讓機器人的零部件和耗材實現國產化。
張鋒說,目前國內部分工廠生產的零部件和耗材的品質已經達到了國際一流標準。但是這些產品并不一定適合每一個機器人。所以,張鋒和同事們要做的,就是為機器人“量體裁衣”,提出可行的設備改進方案,然后讓國內工廠生產出機器人需要的定制產品。
比如,在涂裝車間,從事細密封工作的機器人的槍嘴就是一個易耗件。張鋒專門對這類機器人的槍嘴進行了反復研究,最后用國產槍嘴代替了進口槍嘴。價格降低一半多,現在只要2000多元,可機器人的工作水平卻絲毫沒有打折。
保障質量
制定維護標準讓機器人越來越聰明
目前,金康SERES兩江智能工廠已經投入生產。1000多個機器人每天都在生產線上忙碌的工作著。
“我們會實時監控每一個機器人的工作狀態,保障生產質量和產品質量。”張鋒說,工廠建立了大數據平臺,每一個機器人的工作狀態數據都會進入平臺。機器人工作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平臺都會立即顯示,張鋒和同事們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處理。
張鋒和同事們還會對機器人工作異常情況記錄進行分析,然后為每一個機器人制定維護標準和檢修標準,在保障機器人正常運行的同時,盡可能的改善和提升機器人的工作水平。
“簡單來說,就是要讓機器人越來越聰明。”張鋒說,目前,工廠已經實現了訂單式的生產模式、數字化的車間管理、無紙化的現場操作記錄。未來,隨著更多的新產品投入生產,工廠還將不斷升級。因此,機器人也需要改進、升級,進一步提升工作水平。
當被問到會不會擔心機器人比人更聰明時,張鋒微微一笑。
“我被問過很多次類似的問題,但是我從來沒有擔心過,因為我的工作就是控制它不能過分聰明。”張鋒說,自己也一直在不斷學習和“升級”。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