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博物館發展快速。根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博物館達5354家。比2017年增加218家。同為傳承文化、傳遞知識的場所,高校與博物館有著與生俱來的聯系。高校博物館與大學發展相得益彰,大學的深厚積淀為博物館發展提供了土壤,而博物館則有助于大學的科研與學術交流。如今,高校博物館已成為一流大學的重要標志,并迅速發展。
據統計,目前中國已有近400座高校博物館,并且以每年新增8到10座的速度增長。與此同時,隨著人們對高校博物館使命與功能的深入認識,中國的高校博物館也逐漸從過去“養在深閨”轉而嶄露頭角。擁有博物館的高校也越來越多,其中絕大部分都面向公眾開放。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盤點中國高校博物館之強,這其中是否有你的母校,或者中意的大學呢?
根據博物館定級評估標準,中國博物館等級從高到低依次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評估體系包括基礎設施、藏品管理、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綜合管理五大類近600 項細分指標,綜合要求很高。在國家文物局公布的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中,就有不少高校博物館分別獲得不同定級。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這些中國高校博物館之強。
獲得定級的高校博物館
除了上面這些獲得國家定級的高校博物館,還有一些高校博物館也頗具特色。
國家定級高校博物館介紹
1、東北師范大學暨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暨東北師范大學自然博物館創建于1987年5月12日,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及“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環保科普基地”。
自然博物館館藏標本共96698件(截止到2016年底),主要反映吉林省生物多樣性以及自然資源狀況,包括動物、植物、古生物、巖石、礦物、土壤、人體等標本類別。
動植物標本中,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種類598件;包括亞洲象、東北虎、丹頂鶴、中華秋沙鴨、金斑喙鳳蝶等珍貴標本;化石標本中,以反映猛犸象——披毛犀動物群的東北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為主流收藏,也有來自于遼寧朝陽“熱和生物群”的珍貴化石,包括完整的猛犸象、披毛犀、原始牛化石骨架及中華龍鳥化石;珍貴的標本還包括德惠隕石等。
2、廣東中醫藥博物館—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東中醫藥博物館是直屬于廣州中醫藥大學的綜合性高校博物館。前身為廣州中醫藥大學于1956年建設的中藥標本室、藥圃及1996年建設的醫史館,2001年整合為"中國傳統醫藥文化博物館"; 2006年更名為廣東中醫藥博物館。
廣東中醫藥博物館現有建筑面積1.42萬平方米,室內展廳8000平方米,另有室外中草藥種植園區55000平方米。館藏醫史文物5000余件,中藥標本2400多種1萬多瓶(份),室外藥圃栽種中草藥2200多種。
現開辟有醫史展區、中藥展區、大型液浸標本展區等室內展區和科普互動區;室外除"藥王山"、"時珍山"等中草藥種植園區外,還有嶺南名醫壁、醫圣張仲景雕塑等景點。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