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方:此舉為校企合作班培訓方式 有助90后學生“練膽”
穿著皮鞋、西裝革履、戴著工牌,見到“領導”的車來了,這些“員工們”敬禮、鞠躬、問候大聲喊“早上好”,這樣一幕如果出現在工業園區或者公司,一點也不奇怪,然而這樣的“儀式”卻是每天出現在南海信息技術學校的門口,而這些西裝革履的員工是學校的學生,迎接的“領導”是學校的老師。昨日記者從校方了解到,這樣一套“企業化”的禮儀是校方專門用來培養該校校企合作班學生服務意識的新舉措,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現在不善與人交際的90后學生們“練膽”。
現象:學生正裝列隊“嚇壞”老師
最近的早晨,南海信息技術學校的學生們在路過學校正門時都會見到這樣一番奇特的景象:校門口兩邊站著腳上穿著皮鞋,西裝革履、戴著工牌的學生,當老師進入學校的時候,這些學生們不約而同大聲喊出“老師早上好”,敬禮、鞠躬、問候,將每一位進校的老師當做最尊敬的服務對象。
據了解,這樣的陣勢一開始“嚇壞”進校老師,不少老師表示,老師們看到這個意料之外的陣勢先是一驚,后是露出欣慰的笑容,也有學生對這樣的舉動表示不解。
在各種議論聲音中,這批學生根據安排依然每逢“周一、三、五”的7:30就準時來到校門口“站崗”,直到7:50快上課時才離開。不僅如此,這些“西裝革履”的上班族們還每天穿著正裝在校門慢跑或者站軍姿,中午吃飯的時間也在學校飯堂門口“站崗”迎接來吃飯的老師,下課時間又送老師下班,和其他班的學生相比,顯得另類。
校方:讓90后提前“練膽”
為何校方會讓學生進行這樣的儀式?南海信息技術學校相關負責老師解釋,該校和聯想集團共同舉辦了“校企合作培訓班”,該班的學生就需要參與該項禮儀訓練。“這些學生屬于訂單式培養,將來是要在該公司建立的服務站工作。”該校蘇老師介紹,其未來投身的服務性行業性質不僅要求每一位學生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還必須具備最專業的職場禮儀。因此根據企業那邊的要求,專門增加了這樣接待禮儀的訓練。
此外,學校還提到了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給這些學生“練膽”。“以前我們計算機專業的90后學生,因為經常對著電腦,在與人交際的能力上較為欠缺,臉皮會比較薄,膽子不夠大。”蘇老師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相對于其他計算機班的學生,這批學生的與人交往能力明顯有好轉。
爭議
企業式培訓是否適合學校?
記者了解到,對于這一培養辦法,有職校學生表示并不習慣。“通常職校學生在校的時間都是學習文化課程,到最后兩年才到企業或者工廠實習。”
該學生稱,如果在學校就以企業的模式和方法禮儀要求學生,這種做法與要求感覺有點太早了,“和學校的氛圍還是格格不入”。據聯想集團駐南海信息技術學校的培訓項目總監馮老師介紹,在培訓開始時,也確實有些內向學生,因為不習慣在眾人面前穿著打扮得和企業公司員工一樣而覺得唐突。
馮老師表示,讓學生在校期間就接受培訓,目的就是讓學生更早地融入到自己將來工作的企業文化中,提前體驗到企業的規章制度。不過馮老師也承認,相比起企業和員工的關系,學校和在校學生的關系畢竟不一樣,因此企業在開展校企合作項目的時候會循序漸進。
專家:
國外職校早已實施
“企業的培訓培養模式前移到學校,培養學生一些禮儀或鍛煉其相關方面能力,在國內是新鮮事,但其實德國很多職業技術學校都已經實施了。”佛科院社會學教授張喜平稱,自己曾就中職學校的培養模式進行調研,發現德國的企業,如果是和學校合作,“訂單式”培養員工,在學校中,學生就要根據企業的禮儀、起居、作息時間等方式去進行適應和鍛煉,目的是將來培養出和企業要求崗位相一致和高度融合的員工。“這樣的好處可以縮短學生進入企業后的上崗培訓時間,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同時對學生自身素質也是一種鍛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