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廣州建立“現代學徒制” 市人社局:實行有困難 會探索傳統師帶徒絕活傳承
一方面高校畢業生遭遇“史上更難就業季”;另一方面,廣州制造業、服務業卻遭遇“用工荒”。市政協委員宋寧今年兩會期間提案建議,要破解廣州市制造業、服務業勞動力相對短缺的難題,廣州可借鑒德國的做法,探索“一邊在企業學習、一邊在校園學習”的現代學徒制度。昨日,記者從宋寧委員處獲悉,市人社局答復,這個建議對廣州市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有較大的借鑒意義,但一些困難和問題也制約著現代學徒制的全面推行,下一步將探索傳統師帶徒絕活傳承和現代政府、企業、校園和個人共同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技能人才培養工作上的突破。
現狀:專業課少 企業難用職校生
“有些職業院校教材太舊,專業課程設置太少,畢業生進入企業還要‘再回爐’培訓”,宋寧說,職業教育還是以職前教育為主、以學校課堂教育為主、以政府包辦為主。他以自身經歷為例,在驗光師培訓行業,職業院校相關專業設置的專業課太少,不到整個課程設置的50%,而數理化政治等課程設置比例過高,而且教材老舊,對于驗光行業新型高科技產品沒有涉及,畢業生畢業后,難以立即上崗工作。
宋寧在提案中建議,從探索推行現代學徒制度入手,解決目前面臨的問題。宋寧解釋,現代學徒制度,不是簡單復制我國過去實行的學徒制度,而是借鑒德國的做法,搞“一邊在企業學習、一邊在校園學習”的學徒制度。
宋寧建議,由市人社局、市總工會、市工商聯及有關行業協會,共同制定職業教育培訓大綱,對職業的種類、培訓的內容、考試的標準作出明確規定;由市一級行業協會審核和批準具備培訓資格的企業,并以這些企業為平臺,完善現有職業學校、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科,興辦新的職業學校和職業技術學院。
答復:難以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
宋寧委員透露,市人社局在答復中表示,探索推行現代學徒制度的建議,對廣州市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有較大的借鑒意義。但一些困難和問題也制約著現代學徒制的全面推行。目前,校企之間缺乏有效的互惠互利的動力機制,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校企合作協調運行機制還不夠完善;學校和企業在合作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以及學生在實習期間發生意外事故責任劃分等,均有待進一步明確。
調查:“訂單式”職校畢業前景好
“我們鐵路軌道相關專業2015年的畢業生已經被預訂一空了”,昨日,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陳爽告訴記者,相對于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實行“訂單”模式的職高學生就業情況卻很“旺”。陳爽說,這得益于學校實行的“訂單式”培養。“訂單式”培養與宋寧提出的“現代學徒制”非常相似,占了廣鐵職院專業近六成的鐵路軌道專業都是實行“訂單式”培養,由各大鐵路單位下訂單,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學生從進入學校開始就要參與到企業一線崗位進行實踐,學生也被納入企業招聘計劃,經過3年培養,學生畢業就會被企業直接招收。今年福州地鐵和西安鐵路局都到學院招生,學生已經被搶訂一空。
相對于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難題,職業院校畢業生前景卻很好。陳爽透露,以機車司機為例,一名機車司機經過3年的培養,達到了一定的旅程數后,收入能達到萬元左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