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年底開始,東莞民辦教育經過30多年的發展,迎來了首批“退休教師”。然而,僅僅依靠社保的民辦教師的退休金,與公辦退休教師的退休金存在巨大的差距,叩問著民辦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詳見2013年9月5日南方日報東莞觀察AⅡ02版《民辦教師,拿什么保障退休生活?》)。
在第29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東莞市教育局倡議稱,將加強年金制度的探索,鼓勵有條件、財務管理較規范的民辦學校作為設立年金制度的試點,以此來推動民辦教師退休待遇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
值得思考的是,用“年金制”來保障民辦教師的退休待遇的“中山模式”,是否適用民辦教育高度發達的東莞呢?同時,在需要增加民辦學校投入、教師工資扣款的情況下,學校的熱情有多高呢?
據記者調查,由于投入、機制等問題,民辦學校對年金制度基本保持謹慎的態度。特別是對于數量眾多的規模不大、收費不高的新莞人學校來說,教師流動量較大,實現“年金制”的難度更大。
民辦教師的“后顧之憂”
在東莞民辦教師“退休第一人”彭蔚的記憶里,她的工作時間大部分在公辦學校,且有東莞公辦學校“事業單位編制”。在雙重保險之下,她退休保障應該無憂。
1974年,彭蔚成為湖南一名公辦教師,并于1993年入職東城一中。四年后,教學成績不俗的她調任東莞市高級中學。在2001年東莞第一所民辦高中創辦之時,擁有高級教師職稱的她,帶著公辦學校的“事業編制”,來到東華高級中學。
去年年底,在公辦學校服務了27年、帶著“事業編制”身份的彭蔚,只能以“職工”身份退休,依靠社保領取每月僅有2600多元的退休金。她的退休金與同等級別、職稱的公辦教師相比,差距約為3倍。這讓她感到十分困惑。
彭蔚說,當年作為“民辦公助”的骨干教師的身份,來到了民辦學校。如今,退休保障的無法落實,不少人感到了“后悔”。這些有所謂“編制”的教師如此,遑論民辦學校里的其它教師了。
記者了解到,在東莞市約250所民辦學校中,民辦教師群體的數量達到了2萬多人。隨著民辦教育的成長,民辦教師的年齡漸長,有越來越多的人接近退休年齡了。這也倒逼民辦學校的發展,要求當地教育部門和民辦學校開始正視民辦教師的退休問題。
大部分學校擔憂難以實施
為此,作為今年教師節的“大禮”之一,東莞市教育局倡議,加強年金制度的探索,鼓勵有條件、財務管理較規范的民辦學校作為設立年金制度的試點,以此來推動民辦教師退休待遇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
所謂“年金”,是指企業雇主資源建立的員工福利計劃,即由企業退休金計劃提供的養老金。也就是說,企業以延期支付員工的部分勞動報酬或與員工共享發展的成果的方式,為員工提供較優越的退休保障條件。
在兩年前,中山市率先試水教育年金制度,由各民辦中小學、幼兒園教職員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愿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制度,以此彌補民辦教師與公辦教師退休金之間的巨大差額。
據公開資料顯示,至今,中山市在兩所民辦中小學試行年金制度。其中一所學校把教育年金則分為8個等級,每月補助從200到900元不等,教師個人與學校繳費比例為1:1,月最高的可領1800元。在校任教30年者,退休時最高可領105萬元。
那么,“中山模式”的年金制度,是否適應民辦教育高度發達的東莞呢?
記者隨機采訪了東莞的10所民辦學校,2所規模較大、收費較高的品牌學校表示樂見其成,希望政府制定更詳盡的規定,可以解決教師的退休問題。然而,8所規模較小、收費較低的民辦學校表示擔憂,民辦教師流動量較大,學校成本不斷增加,恐怕難以操作。
推行年金制度擔憂多多
一名品牌學校的負責人說,在經濟發達的國家,企業一般都會推行年金制度,以留住人才。那么,東莞若能借鑒年金制度,率先在民校推行,那必定是一件好事,相當于民辦教師多繳交了一份社保。
事實上,在東莞約250所民辦學校中,能為市民提供優質學位、教學質量堪稱上乘的品牌民校僅有10多所,這些品牌名校的比例不足10%。而規模較小、收費較低的民辦學校,占了絕大多數。后者對推行年金制度,積極性并不高。
一所低收費學校的負責人考慮得更長遠,他說,結合東莞民辦教育的現狀,預計試行年金制度存在一些難度,例如對于月薪僅有一千多元的民辦教師來說,他們的流動性較大,對繳交年金積極性可能不高,大多會認為把錢放在年金里,還不如拿在手里更實在。
同時,年金制度的推行,必定會增加學校舉辦者的開支,減少了利潤,舉辦者可能不太樂意。而且,由政府監管的年金將怎么管理,是否也像社保、公積金一樣,教師一離職很難帶走呢?
一位曾經在深圳任教的校長說,占了東莞教育半邊天的民辦學校,為當地承擔了大量的教育任務,那么,民辦學校的教育問題是否只能由學校來承擔呢?政府應該為民辦教師做考慮,不能一股腦地把責任全部推給了學校。
“政府更應該讓利于教師”
一名品牌學校的校長說,東莞解決民辦退休保障,不該止于年金制度,更要有創新的精神,繼續探索民辦教師的保障機制。
例如,每年民辦教師、學校都上繳不少稅費。那么,當地政府能否返還一些稅費給教師或學校,設立一個“退休基金”,以供民辦教師退休使用呢?用稅費調控的形式,更好地扶持民辦學校的發展。
事實上,對絕大多數的民辦教師而言,討論退休保障為時尚早,更實惠的是提高工資。東莞可以向相鄰的城市深圳學習,重視民辦學校的發展,直接為民辦教師派發補貼。
從去年開始,深圳確定每年教育費附加收入約15%用于扶持民辦教育發展。按照規定,符合在深圳民辦中小學連續任教三年以上,其中在現學校連續任教滿一個學期以上等條件的民辦教師,從教津貼每年按12個月計發,每學期發放一次,每次發放6個月,標準為滿三年每人每月300元,以后每滿一年每人每月增加100元,每人每月至1000元止,不再增加。
該名校長說,對于數量龐大的新莞人子女學校的教師,收入一提高了,流失率會相應降低,讓民辦教師成為一份更加體面、更有尊嚴、更受尊重的職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