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東莞市政府常務會議提出,東莞中職教育要適應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須要實現由文科專業為主轉為工科專業為主的結構轉型。
由于中職學校現有條件未完善,工科專業基礎性的實訓設備缺乏,還有部分市直屬公辦普通中學教學設施設備建設于上世紀90年代,目前已趨于老化,不能滿足當前教學工作需要。
昨日會議同意市財政分5年安排市直公辦中職學校骨干專業實訓設備購置經費,并購置市直公辦普通中學設施設備購置經費。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之后,東莞的中職學校正面臨“內憂外患”,既有普通高中學校擴招的“圍剿”,又有內部專業設置不合理的深層次矛盾。
“內憂”是,直屬教育局管理的11所公辦中職學校的文科專業在校生大于理工科專業,這與東莞產業發展對理工類人才的需求不適應。東莞五大支柱產業和四個特色產業中,有四個產業在中職學校沒有對應專業,而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絕大部分中職學校沒有對應專業。
之前市教育局做過一項調查顯示,東莞中職學校重復開設專業的現象較為普遍,全市開設會計專業的中職學校有22所,開設計算機類專業的有23所,開設汽車維修專業的有13所。
市教育局局長楊靖波曾指出,盡管中職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接近98%,但中職畢業生就業一年鞏固率和專業對口率不到五成。因此,東莞將大規模調整全市11所直屬公辦中職學校的專業設置,解決專業同構現象嚴重、專業結構不合理、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對接不緊密等問題。
“外患”是,隨著東莞高中學校布局調整的完成,許多新建擴建高中投入使用,有更多的普通高中學位可供考生選擇,因此也導致中職學校生源流失。
去年東莞中職學校出現“吃不飽”現象,全市計劃招生13760人,但僅有11102人報到入學,報到率僅有八成,甚至一些鎮街的中職學校遭遇招生難題,其中一所中職學校還出現只完成招生額度一半的情況。
去年9月開始,東莞拉開了中職學校改革的序幕,其中最先實施的是學校的撤并和更名。
例如,東城職中與南城職中合并,并更名為東莞商業學校;威遠職業高級中學與大朗職業中學合并,并更名為“東莞市紡織服裝學校”;寮步職業技術學校,更名為“東莞市汽車技術學校”。
未來,東莞直屬11所公辦中職學校將根據名稱調整專業,每所學校選擇一個專業作為“主攻”方向,實現由文科專業為主轉為工科專業為主的結構轉型,集中力量打造品牌、優勢專業,以適應東莞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需求,培養生產一線需要的初級、中級技能人才。
市長袁寶成強調說,東莞作為產業大市,亟需大力培養產業工人,以滿足企業需求。接下來,市有關部門要認真解剖每一所學校,根據實際需要科學調整招生對象,面向市場、面向企業設置專業、設置學科。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