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打起精神!一大波招生騙局在向你招手
2017年廣東省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7月6日起開始,至8月15日結束。一些高考生及家長可要打起精神了,這段時間是高考招生騙子出沒的高峰時段,不要掉進一些招生詐騙圈套中。
記者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幾乎每年都有考生及家長因高考招生而遭受詐騙。而這些騙子們的功課一般都做得很足,比如騙到錢后,他們還裝模作樣地陪家長到學校“考察”一番,要想識別,還真不容易。
家長收到“能搞定”短信 花錢入讀后發現孩子在校是“二等公民”
時間回到2010年7月,肇慶市一名徐姓高考生家長的手機收到了一條短信:“《落榜生上公辦大學少量名額》統招本科,陪到校考察,錄取后收費,統招待遇,統招文憑,0758-2256060、13XXXX0216,李老師。”徐家長撥通了電話,一場騙局來了。
電話中,對方稱短信所說屬實,自稱是肇慶一家教育咨詢公司的負責人,可以保證孩子入讀。就這樣,徐家長和另外三位高考落榜生的家長在獲悉該信息后,與該公司的負責人劉某簽訂了協議。
這家位于肇慶的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公司就是劉某所開設。劉某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經理。2010年7月間,劉某伙同他人經事前合謀由劉某負責介紹生源,其他人負責解釋和“錄取”工作后,以該公司的名義通過網絡發送”招生短信”給一些手機用戶。
馮某橋、王某利、徐某、梁某娣等四位高考落榜生家長獲悉該信息后,分別與劉某簽訂委托書達成協議,劉某承諾幫助解決錄取高考落榜生入讀”湖X大學”或”湖北XX學院”,后又與同伙一起陪同考生家長到上述兩所大學“考察”,并分別收取上述四位考生家長人民幣6萬元至7萬元的費用共22.2萬元(不含報案前已退還的3.8萬元)。
開學后,四位被害人的孩子因無法被“湖X大學”或”湖北XX學院”正式錄取,于是向公安機關報案。家長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和其他的學生待遇不一樣,有的連圖書館都不能用。
而2010年度“湖X大學”在廣東省沒有投放招生計劃,該大學招生章程第33條明確說明學校不委托中介組織和個人從事招生活動。
肇慶中院日前終審判決劉志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
26萬就能買進重點大學?結果進了成人教育部
不管是學霸還是學渣,都想進重點大學。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進重點大學,可謂一路被騙到底還心甘情愿掏錢。
2007年7月,沈某夫婦因兒子沈某某高考成績不理想,通過朋友介紹聯系到被告人邵某某和同伙忻某某(已判決),表達了希望讓兒子沈某某就讀重點大學的愿望。其后,邵某某同忻某某在深圳市羅湖區一家酒店約見沈某的妻子周某。
得知沈某某的高考成績未達國家重點分數線后,忻某某向周某謊稱有能力幫其兒子就讀正規A線重點大學,但要收取26萬元的活動經費,承諾辦理不成將退款,周某同意了。
2007年10月3日左右,邵某某和忻某某謊稱已拿到沈某某到中國XX大學就讀的指標,要求周某先支付3萬元,讓周某先行到北京等待消息,隨后收取沈某某現金3萬元。
同月10日,邵某某和忻某某一同到達北京,兩人以辦理入學手續需要活動經費為由,騙取周某人民幣5000元。
大約五天后,邵某某伙同忻某某編造中國XX大學本部暫時沒有名額,需沈某某先到成教部就讀,再通過內部關系將沈某某轉到中國XX大學本部就讀正規本科的事實,騙取周某的信任,帶周某到中國XX大學成教部為其子辦理了入學手續,兩人以辦理入學手續費用為由騙取周某某現金26萬元。
隨后,邵某某與忻某某攜款潛逃。后因沈某某發現自己并不是中國XX大學的正規統招生,周某再次聯系邵某某、忻某某,要求其履行承諾,但邵某某和忻某某拒絕見面,并繼續虛構事實,謊稱只要再交納8萬元,可以為沈某某辦理就讀北京XX大學的入學手續,周某信以為真,于2007年11月2日委托朋友向忻某某的帳戶內轉入8萬元。隨后,周某帶兒子到北京XX大學報到時發現受騙,并與忻某某聯系,忻某某繼續編造各種借口推脫,最終不再接聽周某的電話,并拒絕退款。
邵某某因犯詐騙罪,被深圳中院二審判刑5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
差分交錢就能進大學?報到時才發現被騙!
差點分,老是想著“夠一夠”,夢想萬一實現了呢,于是有些學生及家長鉆進了騙子設好的圈套中。
姚某某是廣州一所高中的畢業班老師。“2008年高考前不久,我以前的學生賀某某說對于高考中未上分數線的考生,他有辦法找關系錄取。后來高考分數線出來后,考生劉某某的家長來找我,我就聯系了賀某某,讓他約汪某杰見面談。”而汪某杰是廣州古特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
姚某某說,一天早上,自己和賀某某見了汪某杰。我把劉某某高考離二本錄取線差兩分,想上中南某科技大學的情況告訴汪某杰,汪當場說沒問題,還馬上打電話給該校某領導,說校領導答應了,但要交8萬元。隨后姚某某通知該生的家長交了8萬元給汪某杰。
就這樣,姚某某共讓汪某杰幫四個學生辦錄取。
到了開學季,汪某杰還裝模作樣地打電話通知姚某某等學生帶行李到學校報到。然后,到了后,汪某杰卻說學校內部出了問題,暫時不能報到,要10月9日才能報到。“到了10月6日,我打電話給汪某杰,他沒有接。次日上午,我再打電話給汪某杰,結果關機了……
發現被騙之后,有學生家長按“報到通知”上的傳真號碼,打過去后發現號碼竟是長沙一家打印社的,報到通知竟是從這家打印社打印的。
法院查明,2008年7月至10月,汪某杰以幫助被害人姚某某的四名學生入讀西安某大學等高校為由,騙走姚某某的四名學生人民幣32萬元。2011年12月,汪某杰以幫湯某某的小孩入讀湖X大學為由,騙走湯某某人民幣8萬元,后經追討只退還2.5萬元。汪某杰還被查明有其他詐騙行為。廣東高院終審以詐騙罪對汪某杰判處有期徒刑14年。
高招防騙:繳費一定要到學校財務部門辦理并索取收據
記者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涉及高考詐騙的犯罪案件近年來呈增多之勢,且詐騙方式也在不斷更新,令人眼花繚亂。
梳理發現,常見的高考招生詐騙的主要方式有:一是自稱關系過硬能搞定入讀。騙子們往往稱自己是高校招生代理人員或與高校領導、學校招生辦人員有過硬的“特殊關系”,可以拿到內部指標交錢就能入讀等。二是偽造證書詐騙。為了以假亂真,騙子們通過郵寄、快遞“仿真”錄取通知書、新生報到通知等文件,騙取考生及家長的錢。三是捏造虛假信息實施詐騙。通過短信或網絡聊天,向考生、家長發送“花錢就能上重點大學”等虛假信息進行詐騙。
教育部曾發布高考招生常見七大騙局,廣大考生和家長一定要謹防上當受騙!防范這七大騙局要做到:假冒招生人員謊稱有“內部指標”、能操作“低分高錄”是陷阱;藝術類招生只要交錢保證錄取不可信;識破辦學類型騙局多驗證;錄取信息親自查實莫上當;交錢即可上軍校必有詐;“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須弄清;營利性志愿填報咨詢輔導別輕信。
另外防詐騙專家還提醒考生及其家長要想不被騙,一是要通過國家正規途徑參加招生考試、二是通過正規途徑查詢學校招生簡章,三是繳費一定要到學校財務部門辦理并索要收據。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