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內蒙古自治區教育招生考試中心通過官微發布消息,近日,自治區又取消1名“高考移民”考生的2017年高考報名資格。為切實保障高校招生的嚴肅性和公平公正,內蒙古對“高考移民”零容忍,對各類招生考試違規行為實行有獎舉報制度,廣大考生及家長可以通過3個渠道進行舉報。
經自治區某旗紀委查實:考生夏某于2013年在區內某地農村違規辦理了出生補落戶手續,獲得身份證號“15”開頭的內蒙古戶籍,但其真實戶籍一直在河北省某縣未動,其本人也一直在河北省實際生活居住。考生夏某的行為屬典型的通過辦理假戶籍,進而獲得在我區高考報名資格的行為,是自治區重點打擊的對象。查實后,我區取消了其2017年高考報名資格。
據介紹,近年來,在自治區的重拳打擊之下,“高考移民”的手段不斷翻新,形式更加隱蔽。主要有:一、本人、戶籍、學籍、就讀分離。比如戶籍在甲地,學籍在乙地,“上學”在丙地,本人實際在外省原籍就讀,這樣做就加大了相關部門核查工作的難度;二、利用職高搞“迂回”。由于職業高中招生不限制戶籍,一些外省籍學生便來注冊職高學籍,最后順理成章以職業高中或職教中心學生的名義在我區參加高考;三、辦假戶口。“找人”套用區內作廢的戶籍全家落戶,或通過假材料在區內補報出生落戶,身份證號都是“15”開頭的,但在原籍的戶口保持不動,只是以內蒙古人的身份參加高考,是“假內蒙古人”,前面提到的考生夏某就是通過這個渠道辦理的假戶口;四、假“兩地生活”。考生家長實際在原籍生活,但以兩地工作、兩地生活、兩地繳稅等手段獲取在內蒙古實際生活的假象,隨著我區加大對區外公職人員在內蒙古辦理“高考移民”的打擊,現在出現了假離婚的現象。
據了解,自治區對“高考移民”零容忍,有關方面表示,不論使用什么花招,都要一查到底。報名時發現的取消報名資格,高考前發現的取消考試資格,高考后發現的取消考試成績和錄取資格,入學后發現的由高校依據相關規定取消學籍,切實保障高校招生的嚴肅性和公平公正。
自治區教育招生考試中心還對各類招生考試違規行為實行有獎舉報制度,對查實的舉報,給予首個舉報人1000元現金獎勵。廣大考生及家長可以通過3個渠道進行舉報:一是通過來信來訪舉報,自治區教育招生考試中心一樓設立考生服務大廳,專人值班,受理舉報;二是通過內蒙古招生考試信息網提交舉報信息;三是撥打自治區教育招生考試中心考務監察處舉報電話(0471—3261805)進行舉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