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評估考生成績,不要過高估計自身實力,只選“三熱”(地區、院校和專業), 不少考生在填報時只重視對熱門地區的重點院校與熱門專業的選擇,而忽視或放棄對一般院校的填報,造成重點院校一旦失利,全盤皆輸。
重視對一般院校和相近專業的填報,選好保底院校,填報志愿時要拉開梯度。
重視提前單獨招生院校
單獨招生分為單獨招生錄取院校和自主招生兩大類。單獨招生院校比較特殊,對考生特長及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包括體育類,藝術類和高職單招,也有不少較好的特色專業。自主招生類院校對考生的要求較高,但對優生群體來說,增加了錄取的幾率;建議填報此類院校,擴大院校與專業的選擇范圍
客觀認識專業選擇
很多考生和家長認為必須要選擇優勢專業,對于其他不服從調劑,這是高分落榜和進檔后被退檔的主要因素。考生專業要求較高或不服從調劑(或不填寫),造成進檔后被退檔的風險。
建議: 專業志愿一定要“服從調劑”。因平行志愿的院校最多可填報6個專業,考生專業填報機會增多,相對每個專業填報的考生就會增加,專業容易形成“扎堆”情況。如果考生在填報專業中分數不算高,專業又不服從調劑,就會造成進檔后被退檔。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調劑”一欄不填寫的話,將被視為“不同意”處理。
專業志愿冷熱搭配要適度。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專業取分高低,不能全報熱門或高分專業,要保持專業志愿間要有3-5分的差距。如對專業沒有什么特殊要求,最好填上“同意調劑”。
此外,如果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將來在就讀時還可以“大一”之后調專業,可以選修第二學位,還可以通過考研改變專業。
大學選擇認知偏見
堅守本地院校,不去外省高校, 每年由此落榜的考生也不少,他們的理由是本地高校招生數量多,錄取的幾率就會大些,但實際的情況是本地院校錄取人數多,報考本地的考生更多。
院校之間存在合理梯度涉及
平行志愿所報的幾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間要有梯度。每個志愿順序所填報的幾所學校,在選擇時一定要拉開院校之間的志愿梯度。如果將分數差不多的幾所學校分別列為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順序,結果會使這幾個志愿變為一個志愿,第一個院校落榜,其后的志愿也不會被錄取,浪費了錄取機會,導致所填志愿都成為無效志愿,造成整體滑檔或志愿全部被采空的問題。也的有的考生甚至將分數更高的學校列為后續志愿,形成志愿無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