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服務業在其經濟中占據更大比重以接納大量新勞動力、從傳統“煙囪工業”中分流的工人以及仍在源源不斷進城的農民工。如今,在中國7.76億就業人口中43%從事服務業,比2012年提高8個百分點以上并超過制造業,但發達國家的該比例介于70%至80%。
為促進創造就業崗位,中國政府已降低服務企業稅費、下調注冊資本并鼓勵地方政府設立孵化中心和創業園以支持初創企業。目標是到2020年創造5000萬個就業崗位。這些措施也讓以開餐館或送快遞、在線銷售等途徑謀生的人越來越多。但此類工作對日漸龐大的中國大學畢業生群體——今年將接近800萬人——幾無任何吸引力。盡管政府已經推出多種激勵措施,但中國經濟仍未催生出足夠的軟件編程員、金融顧問和品牌經理等高技能服務業崗位。這也體現在官方統計數據中: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數增幅低于經濟增速,這是3年來首次出現這種現象。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家樸之水近來通過分析2000年至2014年的中國人口普查數據斷言,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低端服務業和銷售崗位占比偏高,而專業和技術職位相對較少。在他看來,中國人才進入電信和醫療等政府主導行業的門檻正在阻礙就業增長。
下個月即將畢業的西南財經大學學生艾格尼絲·范已獲得到成都某區金融部門工作的機會。21歲的范感到幸運,“如今找工作并非易事。大學畢業生一年更比一年多。”她說她的一些同學不得不接受他們不喜歡的工作,還有一些同學仍在找工作。她的感受很復雜,盡管公務員工作很穩定,但她的夢想是供職于中國增長最快的互聯網企業之一。她希望未來相關工作機會能多一些。(作者德克斯特·羅伯茨,王會聰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