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蘇黎世聯邦高等工業學院環境及能源可持續發展專業的在讀博士生,我和“春暉杯”的故事要從2010年2月說起。當時有幸聽說了“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身邊幾個朋友給我講怎樣將自己的技術商業化,講在2009年廣州留交會的見聞。當時隱約覺得這是很不錯的經歷,有機會自己也想去看看。2010年4~5月,中國駐瑞士使館教育處的劉小綠老師和瑞士中國學人科技協會的豐建華老師開始了全瑞士的“春暉杯”創業大賽巡回演講及培訓,為我們這些想去“春暉杯”經歷一把卻又不知道何從下手的人“掃盲”和鼓勁兒。記得當時錯過了在蘇黎世的講座,我還特地跑到伯爾尼去聽。聽完往屆“春暉杯”獲獎者的案例和介紹,收獲不小。我一直摩拳擦掌,回到家里立刻就開始琢磨怎么動手做自己的項目,開始召集自己的團隊并醞釀企劃書了。
在“春暉杯”的準備階段,我認為能否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組建一支強有力的團隊,是至關重要的。一個人單干寫出一份商業計劃書,和一個有激情且優勢互補的團隊一起琢磨共同努力,收獲會完全不同。不僅僅是如何完善一個商業模式這么簡單,怎么和團隊成員相處,如何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讓每個人都對我們的項目發揮建設性的作用,都是相當關鍵的。當時我們團隊的4名成員,2個在蘇黎世,1個在上海,1個在深圳。我們只能在周末通過網絡電話聯系。大家都克服了時間和地域差異帶來的不便,聚到一起靜心地、認真地想要做好這件事情。從2010年4月底開始,我個人的周末都貢獻給“春暉杯”了。上網查資料,開會討論,反復琢磨更好的商業模式,確定公司定位及發展策略。那段時間,我腦子里所有記憶的內容就是整理文字、圖片,反復推敲商業計劃書里的每個用詞,用風投的心態來看這個項目等等。我總是問自己表述是否可以更清楚,還有什么需要完善的東西。就在這來回打磨的過程中,6月,我們的想法基本定型,商業計劃書初具規模。7月底,上網提交計劃書,心中總算松了一口氣。
又過了1個多月,獲悉我們的項目入圍,還受邀參加年底在廣州舉行的“春暉杯”創業大賽對接頒獎活動及留交會,整個團隊都很開心。此后,周末又再次開始了有關“春暉杯”的電話會議,團隊成員商量如何完善計劃書,并設計活頁材料和明信片作為紀念品帶到廣州會場,為項目宣傳加油助威。我的總體感覺是,要想做成一件事情,每個細節都十分重要。
時間在忙碌中過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12月,我們來到了廣州,來到了“春暉杯”的賽場。大賽組委會的安排有條不紊,讓所有參賽者都能更專注地投入到比賽中。第一天的創業交流會請來了各大創業園孵化器、風投公司以及早年歸國創業的海歸,共同探討如何實現技術商業化、實現創業夢想。其中有個環節,讓4名隨機抽取的參賽者上臺介紹自己的項目,幾個嘉賓圍坐臺上現場點評,氣氛像極了一檔電視創業節目“贏在中國”。參賽者直接上臺,用3分鐘時間介紹項目并打動投資方和創業園,這對每個人都是不小的考驗。之后嘉賓們的精彩點評也讓參賽者了解到怎樣多角度地考量一個項目,無論是上臺還是沒上臺的參賽者,都獲得了不小的啟發。
在之后幾天的交流洽談中,每個入圍者在自己的展板前宣傳項目,也是個不小的挑戰。路過展板的、打聽項目消息的可能是任何人,擁有不同的背景和目的,怎樣清楚地介紹項目,同時又能很好地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在項目宣傳上要好好地把握。在夜游珠江時,船外燈火絢爛如畫,船內還有不少入圍者在談項目,爭取合作機會。內外都是風景。除了項目本身,能有機會認識一群朋友,一起聊聊,就著月色,很愜意的事情。
“春暉杯”的最后頒獎,我們的項目“基于零能耗建筑技術的咨詢及合同能源管理”簽約昆山留學人員創業園,拿了二等獎。這對我們的努力是一個肯定,同時對項目來說只是剛剛開始。如何基于“春暉杯”的平臺,和更多的潛在合作者建立聯系并將項目實際推廣開來,要走的路還很長。這次“春暉杯”,來自瑞士的10名留學人員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頒獎那個早上,每個人都笑得很開心。
之后的留交會,很多高校及各個地區都有展區進行宣傳。來參會的人還真不少,相當熱鬧。總體來說,這次廣州之行收獲很大,一次相當寶貴的經歷。廣州城很美,“春暉杯”和留交會讓我們大開眼界。有了這次經歷,在和別人探討項目的過程中,我對國內的現狀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對自己的項目又有了重新的定位。
“春暉杯”,努力過、經歷過,就是精彩的、難忘的!
于瑛川:夢想就是活著的理由
夢想就是活著的理由,不知從何時起,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然而,實現夢想的路途是艱辛的,不管夢想有多高有多大,它就像北極星一樣,為人們的生活指明方向。也許在小時候財富類的名人傳記看得多了一些,從小便想做一個實業家,想擁有自己的公司,擁有自己的團隊來創造財富。很幸運,在我朝著夢想前進的途中,“春暉杯”給我提供了一個舞臺,能夠讓我繼續朝著人生的夢想踏出堅實的一步。
我在蘇黎世聯邦高等工業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初識“春暉杯”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博士課題接近尾聲,為了心中那點小小的夢想,為了尋找回國創業報效祖國的機會,我關注了大連海創周,進而得知了“春暉杯”創業大賽。心中暗暗驚喜,原來教育部還為海外留學人員搭建了如此便利的平臺。于是為了心中醞釀已久的創業夢想,便開始了資料搜集及學習,構架創業團隊,撰寫商業計劃書等等一系列籌備工作。
然而一切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雖然對技術了如指掌,可是真的要想將其向市場轉化,其困難度遠遠超出了我所預期的。例如除了對自己技術的了解外,還需要了解同類市場產品的技術,為什么你的技術要優于其他的產品,為什么大家會購買你的產品,投資公司或政府又為何會對你的產品感興趣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閱讀大量文獻以及市場報告。再者,如何組建創業團隊也很重要。當今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一個人白手起家、空手套白狼的年代,而是需要尋求一個團隊共同創造財富,從而達到1+1>2的效果,形只影單便會使你錯過很多時機并走向失敗。雖然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對于一個初創型企業,失敗也很有可能會使其無法翻身,于是架構創業團隊便也成為了關鍵所在。所以,在前期準備的過程中,就仿佛從生活了20年的象牙塔中跳出來一樣,體驗著不一樣的感覺,我想這是我們在學校里永遠也體會不到的,也是永遠學不到的經驗。由此,心底又一次對“春暉杯”產生了感激之情。
經過了幾個月漫長而又艱辛的準備階段,商業計劃書終于在創業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出爐了。面對著幾十頁的心血,那種莫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的確,只有經歷過,才能體會其中的艱辛,只有走過,才能領會其中的意義。轉眼間,作為第一參賽者,我重新回到祖國的大地上,當踏入廣州白云機場第一步的時候,體內的血液不由得沸騰起來,我下定決心,要在賽場努力表現,不負創業團隊的期望,也要為留瑞學人爭光。在到達的第二天,便開始了我的“春暉杯”之旅,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代表很快便進入了角色。在創業交流會項目點評環節中,4名毛遂自薦的參賽者僅有3分鐘時間介紹自己的項目,還真需要一定的魄力、膽量以及能力。點評嘉賓們對參賽者的表現逐一點評,使得臺上的講述人和臺下的眾多聽眾都獲益匪淺,讓我們充分領會了如何進行項目推介的精髓所在。隨后,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園區及孵化器負責人也逐一上臺進行了介紹,宣傳了各個地區的特點以及優惠政策,使得各位歸國參賽人員最大程度上了解認識國內目前的形勢。
第二天,每個參賽者則坐在各自的項目展板面前,和各創業園區以及風險投資商進行進一步的溝通及洽談,使得雙方對項目的認識都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并紛紛簽下了意向書,參賽者們朝著漫長的創業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隨著大賽尾聲的接近,參賽項目經過3天角逐,分獲一、二等獎以及優秀獎。作為瑞士中國學人科技協會代表團的參賽一員,我們的參賽項目“新一代超小無毒納米顆粒的藥物載體的產業化”憑借先進的技術以及巨大的市場潛力榮獲了一等獎。站在領獎臺上,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將近半年的努力沒有白費,沒有辜負創業團隊的伙伴,也沒有辜負中國駐瑞士使館教育處的期望,心中默念,感謝大家的幫助和支持,當我們歸來報效祖國的時候再見!
傅學斌:感悟“春暉杯”
第五屆“春暉杯”創業大賽暨第十三屆廣州留交會于2010年12月16~22日在廣州隆重舉行,2000多名海外留學人員參加了本屆盛會,我們瑞士中國學人科技協會也組建了以我和晏佳為團長的10人代表團來到了廣州。作為團長,我想總結一下我們代表團的參賽感悟。
備戰。2010年4月下旬,接到第五屆“春暉杯”創業大賽報名的通知,蘇黎世中國學聯在網上發布了消息,隨后不斷有同學咨詢如何參賽,大家的熱情都很高。
5月初,中國駐瑞士使館教育處劉小綠老師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故事開始了“春暉杯”創業大賽巡回演講蘇黎世站的演講,從“春暉杯”的歷史、目的和意義等幾個方面,并結合留瑞學人參加第四屆“春暉杯”創業大賽的具體情況,向蘇黎世的同學們全面介紹了“春暉杯”。這次全瑞范圍的巡回演講歷經巴塞爾、伯爾尼、洛桑,最后來到蘇黎世,覆蓋了瑞士的主要學生群體,達到了咨詢的全方位輻射。除了對“春暉杯”本身的介紹外,上屆大賽的獲獎同學也現身說法,與在場的同學們分享交流他們參賽的經驗和項目準備的注意事項。
經過同學們的精心準備和項目在線上傳及評審,10月底,“春暉杯”創業大賽組委會公布入圍名單。瑞士共計10個項目入選,9個項目的第一參賽者都來自蘇黎世聯邦高等工業學院,另一個項目來自弗里堡大學。隨后,入圍的同學利用到廣州參會前的時間,根據組委會的反饋意見,認真修改和進一步提煉自己的項目,從初稿、再稿到三稿,多方考慮,反復斟酌,全面應戰12月在廣州舉行的最終決賽。
獲獎。12月16日,參加第五屆“春暉杯”創業大賽的瑞士中國學人科技協會10人代表團聚首廣州。興奮、期待、躍躍欲試,等待著即將拉開帷幕的賽事。
12月17日一大早,所有參賽隊員一個個身著正裝、精神抖擻,為各自的項目推廣和洽談做好了準備,信心篤定。“春暉杯”賽事安排得很豐富,有成功創業的老海歸的經驗之談,有全國各大創業園及孵化器的政策介紹,有成功塑造了百度的IDG集團及其他投資方的投資策略,還有大量企業過來尋找合作機會。不同的人,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背景,洽談進行得十分熱烈。對于我們代表團的每個團員來說,他們樂此不疲地從技術特點到市場定位的各個角度推銷著自己的項目。他們知道,每句話都要斟酌,每次洽談都是機會。
12月18~19日,主打項目推銷。每個項目都有一塊自己的展板,和所有其他參賽者一樣,我們的團員都在展板旁定坐著,看著路過的熙熙攘攘的人群,想著法兒地“招攬生意”。每次創業園和投資方過來詢問,大家都仔細地介紹,希望能找到雙贏的機會。除了談項目,大賽組委會還組織大家夜游珠江,在欣賞廣州美景的同時,也為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我們瑞士中國學人科技協會代表團還自己組織了一個“珠江河畔漫步”的團隊活動。廣州夜色如畫,霓虹閃爍,我們一行10人在珠江河畔邊走邊聊,談項目、談理想、談感悟,共同分享大賽的收獲。
12月20日,“春暉杯”創業大賽圓滿結束,我們代表團的10個項目,1個一等獎,8個二等獎,1個優秀獎。幾個月的悉心準備,幾個月的反復琢磨,終于在登上領獎臺手握獎杯的那一刻,化作臉上欣然的微笑。努力得到了認可是值得慶賀的。但我們也知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并非結束,一切才剛剛開始。
隨后,我們代表團又參加了接下來的留交會,參觀了各大高校展區和招商區的活動,體驗了更寬的平臺,開闊了更廣的視野。
感悟。通過這屆“春暉杯”創業大賽,我們首先開闊了眼界。從實驗室走出來參賽的王小軍博士說:“決定參加‘春暉杯’的時候,就靜下心來,以一種在實驗室每天悶頭研究之外的心態,重新思考了很多問題。”通過比賽,大家都結識了很多領域內外的朋友,與相關的公司交流,直接了解目前產業界最前沿的需求。
參加“春暉杯”也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夢想舞臺,一等獎獲得者于瑛川說:“夢想就是活著的理由”。他的夢想就是做一個實業家,擁有自己的團隊來創造財富。他很感謝“春暉杯”創業大賽提供了這樣一個舞臺。二等獎獲得者黎明說:“我是抱著必須回國創業的心態來參加‘春暉杯’創業大賽的,因為我不喜歡只過小日子,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有前途,未來充滿著挑戰。”
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次比賽,增強了我們的信心。不論是和我們接觸過的各個創業園區、各大投資機構,還是最后的比賽評委,大家都對留瑞學人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瑞士不僅只有巧克力和美麗的風景,還有勤勤懇懇、技術頂尖的中國學者。從聽到的反饋意見和簽署的合作意向書來看,大家都對留瑞學人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次比賽,瑞士中國學人科技協會代表團賽出了風格,也成功塑造了自己的形象。
活動結束后,我們每位參賽選手都一致表示:這次比賽收獲不小,讓大家對國內創新創業的政策和環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今后回國發展的方向有了更明確的認識。(摘自:《神州學人》供稿/瑞士中國學人科技協會 文/晏佳 于瑛川 傅學斌 圖/黃曄 于寧波)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