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高考考生家長近日發出一條令人唏噓的微信,一名大學生在一所985大學讀到大二,因不滿意所學專業,毅然退學選擇復讀,再戰高考。
俗話說,考得好不如報得好,各種志愿填報的宣傳,年年因為志愿填報失利的真實慘痛的案例,都在提醒考生和家長,高考志愿填報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可以說,志愿填報的難度重要性不亞于又一次高考。
為什么會沒報好?
一對專業、院校了解不夠。在很多高三考生心里,對專業是沒有什么太具體的了解的。更別提同一個專業到了不同的大學的差異。如2013年遼寧省的高考文科狀元劉丁寧,因為對中文專業不同院校培養方向等方面的不了解,從香港大學退學,復讀進入北大。
還有很多考生和家長對大學、專業和職業有誤解,填報志愿一味追求熱門,選擇大學只考慮名校北上廣,院校、專業之間沒有梯度,定位不準確等。
二就是不重視,一些家長認為,志愿填報等分數出來后,挑幾個自己能報得,喜歡的或者熱門就業率高的專業就行,沒有充分去了解,報得匆匆忙忙。
沒報好的結果是什么?
沒有報好最嚴重的的后果是沒學可上,只能復讀;次之,所學專業與自己所想有極大出入,要不硬著頭皮上,要么只能選擇退學復讀。當然,轉專業也不是沒可能,只是難度頗大。
怎么才能填好志愿?
一早做準備工作。掌握大的高考政策。多了解些志愿填報方面的技巧知識。
二對自己有準確認識。不只是成績方面的。更重要的是看個人的性格、能力、興趣。專業關系到考生未來三四年的求學經歷,并將與其人生發展關系密切。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就業方向,對考生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考生的性格、興趣不同,對專業的認可度也不同。所以,在認識自己時,首先要對性格、能力、興趣進行分析和判斷。
如果自己不知道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專業,可以到高考圈做一下專門的性格專業測試。
在掌握了上面兩個方面后,我們就可以按照下面的思路進行志愿填報工作了。
首先,要確定在哪個層次選擇志愿院校。
其次,要明確自己選擇院校的主導思想,例如,是選地域,還是選學校;是選專業,還是錄取就行;是選名氣,還是圖實惠;是考慮就業,還是繼續往更高層次就讀等。
第三,對欲選擇的招生院校進行充分了解,可登陸欲選院校網站,通過閱讀《招生簡章》了解高校全稱、校址所在地(是否有分校及其他校區)、辦學類型及層次、錄取規則、學費標準、頒發學歷證書的學校名稱及證書種類、聯系咨詢方式、及其他須知等。
第四,傾聽征求有指導填報志愿經驗的有關人員的建議或意見,包括中學教師、有經驗的家長、招生考試部門和高等院校招生部門的工作人員及專門的教育咨詢機構等。
第五,開個家庭討論會,每個成員充分發表意見,家長和子女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經過充分的論據,確定最終的填報志愿方案。
總之,高考有看得見的失敗和看不見的失敗。看得見的失敗是孩子沒有考好,成績不理想,或者是高考志愿沒有報好,高分落榜;看不見的失敗是沒有選擇合適的大學、專業,嚴重影響考生職業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