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丟失后被冒名辦卡,發現時卡上還有1.9萬元,銀行表示可以按“偽冒卡”處理,但掛失后舊身份證仍能辦卡的漏洞還是堵不住。
當事人
微信提醒異常綁定
查詢發現被冒名辦卡
19歲的小雨在西安某高校讀大二。3月21日凌晨2時,微信提醒,可疑微信號在綁定她名下的一張工行卡,小雨沒在意,因為她并沒有在工行辦卡。次日晚23時,微信再次提醒,另一個微信號又在綁定這張卡,建議點擊詳情并凍結銀行卡。小雨點進去發現,綁定的銀行卡開戶身份證正是自己的,想到去年5月曾丟過身份證,小雨有些擔心。
之后,小雨前往附近的工商銀行查詢,發現名下確實有一張銀行卡,辦卡地點為廣西柳州,開戶時間為2017年2月25日,而且卡內還有1.9萬元余額,“不是自己的錢肯定不能要。”小雨說,在銀行工作人員的建議下,3月28日她掛失了這張銀行卡,賬戶里的錢被凍結。
小雨推測,這張卡是有人用她丟失的身份證辦理的。“這說明銀行審核不嚴格,而且身份證還在別人手里,如果繼續用來辦理信用卡、網絡貸款等其他違法行為,根本無從防范。”小雨擔心地說。
警方
未構成侵害不予立案
建議登報掛失免責
擔心出現后續問題,昨日,小雨在母親陳女士及記者的陪同下前往公安雁塔分局小寨路派出所報案。民警詢問情況后稱,此事并未對小雨造成侵害無法立案,是銀行實名審核不嚴格導致的結果,銀行應該對此事負責并處理。同時,為了防止身份證繼續被冒用做違法行為,建議小雨及時登報掛失舊身份證,作為以后免責的證據。
民警介紹,二代身份證都有芯片,補辦后老的身份證在公安系統內無法驗證過去,但能否在銀行、車站等地使用他們也不清楚。
對于警方的處理方式,陳女士并不認同,她認為,雖然侵害尚未造成,但女兒的身份證尚未追回,仍可被犯罪分子所用。銀行方面辦卡時也留有辦卡人的相關信息如頭像、聯系電話等,警方完全可以以此入手查清案情追回女兒的身份證,同時將不明錢財返還給“原主人”。對此,小寨路派出所民警稱,這張卡上的錢是否為非法所得并不清楚,無法構成案件,所以他們無法介入調查。對于卡內的錢,可以咨詢銀行進行處理。
銀行
可以按“偽冒卡”處理
但漏洞堵不住
這筆錢到底該咋辦?昨日下午,小雨母女來到中國工商銀行電子工業區支行咨詢,銀行相關負責人稱,因為二代身份證沒有指紋或DNA信息,銀行只能通過查看長相進行核對。而且即使身份證登報掛失,只要在有效期內依然還可以用來辦理銀行卡,因為銀行無法識別新舊,這個漏洞銀行也堵不住。
該銀行相關負責人稱,辦卡人的信息由于在廣西柳州,無法查詢,出現這種情況后,按照銀行的規定,一般會按照“偽冒卡”進行處理,聲明此卡并非本人辦理,他們給開戶行發函,開戶行會對銀行卡做銷戶處理,余額“充公”交給國家。如果再有人追責,銀行的處理手續就可以作為免責證據。
對此,陳女士質疑道,錢并不屬于銀行,銀行沒有權利“充公”。該負責人又稱不一定會“充公”,他們只是按照銀行流程辦理手續,如何處理余額由上級部門決定。而且陳女士認為,若冒辦者與女兒長相相似,就可以拿著舊身份證解除掛失修改密碼,并取走卡內余額。該負責人稱,理論上說確實存在這種可能,所以建議陳女士盡快登報聲明免責。
而如何堵住這個漏洞,該負責人稱,可以勤換身份證照片,最好是近期照片,方便工作人員比對。
律師
冒名辦卡屬違法行為
公安機關應受理調查
公安機關不立案,銀行只能沒收銀行卡,遺失的身份證的潛在危害讓陳女士惆悵不已。
對此,陜西同順律師事務所主任何建軍稱,按照法律規定,用別人的身份證冒名辦卡的行為屬違法行為,受害人可以向任何一個公安機關舉報,如果公安機關認為不屬于管轄范圍,由他們移交處理。此事中受害人小雨身在西安,公安機關理應受理。公安機關調查后,根據產生的結果判定屬于什么行為,如果只是冒名頂替,就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依法處理,如果涉嫌其他違法犯罪行為,按照相關規定處理。而銀行在得知冒名辦卡后,應將該違法犯罪行為向公安機關舉報,對賬上資金的來源應當依法查清是否屬于其他犯罪案件被害人的資產。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