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工子女教育狀況藍皮書》出版首發
去年曾經“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上海民工子女教育狀況藍皮書》日前在上海師范大學舉行首發式。隨后進行的“新政下的民工子女教育座談會”更是引來多方關注,圍繞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來自政府、民間各個層面的教育專家、學校代表各抒己見,研討熱烈。
在去年6月6日舉行的第六屆全國民工子女教育研討會上,上海師范大學的《上海民工子女教育狀況藍皮書》甫一發布,立刻引起了社會公眾和各方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熱烈回應。
2012年下半年,上海師范大學陶行知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對上海市徐匯、楊浦、寶山、青浦、松江、奉賢、浦東等七個區展開的上海民工子女教育現狀調查。結果表明,上海民工子女教育“兩為主”政策得到較好的落實、上海戶籍家長對隨遷子女來滬就讀接納度較高、建立起市區兩級政府實施的公共治理模式、涌現出區域性創新工作模式、探索了適應學校辦學的特色項目等,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另一方面,由于深受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和教育管理體制的限制,上海民工子女教育依然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難題,如城市容納度問題、民辦學校師資問題、家校協同教育問題和辦學成效評價問題等。
《藍皮書》將研究觸角引向社會,成為見證上海民工子女教育發展歷程的一部重要史料,對政府決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此相關的研究成果已獲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成果獎。該書正式出版前,《藍皮書》的主筆之一、上海師范大學黨委書記、上海師范大學陶行知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陶行知研究會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主任陸建非教授帶領研究團隊對民工子女教育問題進行了長期跟蹤研究并取得大量寶貴的調研樣本和數據。
“這本書‘為民請命’。”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協會會長、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榮華認為,雖然這本書僅十幾萬字,但卻完整地成仙了上海民工子女的教育概貌,客觀記載了上海改革發展特定時期內社會的史實,通過現狀調查翔實分析了上海市民工子女教育的基本現狀,剖析了上海市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困擾及后續發展的瓶頸問題作,并借鑒國際經驗提出了破解難題的可行性建議。
“民工子女教育有其獨特的學籍管理、教材編制、課程設置、教育方法等,已經成為一門值得探究的科學。”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施凱認為緩解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不止是技術研究問題,“在城市、社會、文化、教育的發展史上會留下它應有的地位。”他認為不僅是教育專家的課題,包括文化、心理學、社會學專家,甚至城市政策決策專家都應該介入探究,拓寬視野。
“我們的研究團隊已經鎖定下一個目標——《中國都市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報告》。”陸建非教授表示,他們的研究團隊今后將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外來務工人口較大的城市開展進一步研究。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