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數學老師來滬“取經” 把教育經驗帶回英國
71名來自英國32所數學中心學校的數學老師來到上海師范大學,開啟了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的英國老師中國行。按照日程安排,今年11月初,第一批30名上海小學數學教師將赴英國工作4周,明年2月到3月期間,第二批30名上海小學數學教師將赴英國工作4周。到明年6月,英國的中學數學老師和上海的中學數學老師將進行交流。
這項英國和中國上海數學教師之間的互派教學與培訓項目,由英國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英國國家教學與領導力學院、英國數學教學卓越中心和上海師范大學共同實施。這也是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中的重點項目。
滬數學教育早已引起英教育界關注
該交流項目成為我國第一個由發達國家資助、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教師工作互派項目,對于擴展上海中小學數學教師的國際視野和教學能力、促進中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中英兩國間的教育國際交流層次具有引領性的作用。
早在2012年,上海在PISA測試中第二次獲得世界第一,隨即,上海的數學教育引起了英國政府和教育界的關注。英國在與中國的民間交流中提出要就數學教育進行更多交流。同年,上海師范大學與英國國家教學與領導力學院簽訂合作意向書,決定在校長與教師培訓方面展開合作。2013年1月與2014年1月,英方分別派遣了50名英國數學與科學教師到上海師范大學參加短期培訓。去年11月,上海師范大學派遣長寧區初中教師培訓班赴英國參加21天培訓。今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二次會議上,簽署了《中英雙方關于數學教師交流的諒解備忘錄》,正式啟動了中英數學教師的交流項目,并先于2014年實施小學數學教師互派交流學習活動。
希望把上海數學教育經驗帶回英國
英國學校事務部部長尼克·吉布特地遠程發表活動開幕致辭,他說,不用多提上海在PISA測試中的好成績,尤其是數學方面的出色表現,他不止一次聽說上海的老師有著比其他教育體系中的老師更深厚的學科知識、更強大的教學知識和教學技巧。他希望這些英國老師能將在上海參加各種實踐和工作坊的教學經驗帶回英國。
據了解,英國的數學教育一直備受詬病,引發了很多批評。在昨天的交流開幕式上,該項交流項目相關負責人稱,對于數學的不夠重視,使得很多英國孩子過早地放棄數學,而這甚至會導致更多的社會問題。
尼克·吉布說,調查發現,小學階段學生如果學習數學和物理的成績比周圍的孩子水平更高一點,未來進入頂尖大學的可能性也就更高,而且這類小學生未來的收入比其他人要高10%。“顯然,在上海,人人都知道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也是為什么有那么多校內外老師非常擅長教授數學。而且上海的孩子們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數學教學的專業性,甚至上海孩子從5歲時就開始學數學。”
參加交流的71名英國數學老師,也是通過選拔脫穎而出的。這些老師在為期一周的講座和工作坊之后,將前往上海的30所基地學校進行駐校交流。
數學教育成英國新課標改革的重點
由于數學教育備受詬病,英國今年新學期開始啟用“同步世界標準”的教育新課標,其中一個重點就是更加注重小學生的閱讀理解、寫作和數學教育。新課標針對多個年齡組,對歷史、數學、英語、科學、計算機應用、設計及技術等多門學科進行改革。借鑒了世界各地頂尖的教育體系精髓,包括中國香港、美國馬薩諸塞州、新加坡和芬蘭等地的實踐經驗。
按照新課標,低齡學生接受難度更高的數學教育;5歲學生將要學會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等基本的分數概念;9歲學生將接受12以內乘法教育;二年級學生應在期末前學會20以內的運算,并能理解和運用位數;初中學生的新課標還加強了數學建模和解題能力的培養,其中包括精密機械的內容;新的課程內容還引入了計算機的課程,將教小學生如何編寫代碼。按照新標準,5至7歲學生將學習“計算器演算規則的概念”,并能夠“創建并調試簡單的程序”;11至14歲學齡兒童將研習編寫代碼和實用多種編程語言去解決計算器問題。
英國校長聯合會相關負責人此前稱,雖然一些較高級的運算方法將被引入到更低齡化的學生教育中,學校的數學科目有可能會出現“大量填鴨式的教學”,但是鑒于英國的教育現狀,數學新課標的執行顯然是必需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