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4年上海市屬高校在滬招生4.78萬人
從市教委傳出消息,本市今年市屬普通高校安排在滬招生規模約4.78萬人,相比去年的4.65萬增招1300人,在近三四年招生規模呈遞減趨勢后出現小幅“反彈”。本科志愿填報時間為5月上中旬。今年考試科目、錄取辦法等與往年基本相同,同時將進一步鼓勵上海考生報考外省市高校。
本科志愿5月填報
在市教委發布的《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工作辦法》中指出,2014年零志愿(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提前批次(含軍事、公安專科院校)、一本批次、二本批次、高職(專科)的志愿填報方式將延續往年的方式進行填報。
其中,藝術類本科專業,社會體育、體育教育、休閑體育本科專業,仍將分為兩個批次:第一批次為教育部在本市獨立設置和參照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在本市有一本批次招生計劃的院校和具有市級藝術類、體育類重點專業的院校;其他院校被列為第二批次。外省市來滬招生院校參照此標準執行。此外,藝術類專科專業,社會體育、體育教育、休閑體育專科專業按往年志愿填報方式進行填報。
本科志愿(含軍事、公安類專科)填報時間為5月上中旬,高職(專科)志愿填報時間為7月下旬。
考試類別與科目
考試科目方面,凡在本市報考普通高校本科的考生,須參加“3+1”統一考試。“3+1”的總分滿分為600分,其中語、數、外和相關課程科目滿分均為150分。僅報考高職(專科)的考生,只需參加“3”的統一考試,總分滿分450分,其中語、數、外滿分均為150分。
其中,“3”,指語文、數學、外語等3門文化基礎課科目。外語設有聽力考試,成績計入總分。數學分文史類試卷和理工農醫類試卷。
“1”,指相關課程科目,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及生命科學等6門課程中的1門。文科考生可在政治、歷史及地理中任選1門;理科考生可在物理、化學及生命科學中任選1門。
錄取辦法方面,今年將繼續試行高中學校向有關高校提供應屆高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情況表的辦法,高校在招生錄取時作為參考。
今年,上海繼續鼓勵本市考生報考外省市高校,由市教育考試院加20分(招生院校接收到的仍是考生原始分)向外省市高校投檔。但零志愿外省市高校和提前批、藝術體育類高校不在此列。
深化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驗
為推進素質教育,更好地發掘優秀學生的學習潛能,深入探索培養優秀學生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2014年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繼續試行經教育部批準的“深化高等學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驗”,招生考試辦法由兩校按教育部審定的方案公布。
經教育部批準,2014年上海8所部屬高校(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東華大學)繼續參加“高等學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工作。上海大學也繼續在本市實施此項試點工作。
在“免費師范生方面,華東師范大學繼續試行高等學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上海師范大學繼續進行免費師范生的選拔錄取改革工作。其招生考試辦法由兩校按教育部相關規定自主公布。
上述三種類型招收的考生均須參加全國統考,并根據已經先期考核和公示的高校及市教委的有關要求填報志愿,由高校擇優錄取。
做好專科自主招生和三校生高考
2014年本市33所院校繼續實施“本市專科層次依法自主招生改革”(以下簡稱“依法自主招生”)未被“依法自主招生”院校錄取的考生,可繼續參加今年5月或6月的高考;被錄取的學生,今年不得再參加5月或6月的高考。
對符合要求的應屆“三校”畢業生,可選擇參加2014年5月份舉行的本市普通高校招收中等職業學校應屆畢業生考試或6月份舉行的全國統考,兩者只能擇一,不得兼選。
“三校生”高考科目設置為“3+2”。其中,“3”為語文、數學和外語等3門文化基礎課科目,其中外語設聽力部分,聽力成績計入總分;“2”為專業技能課科目,由招生高校負責命題并組織考試,學校組織專業技能課考試科目最多不得超過2門。屬在滬報考范圍內的歷屆“三校”畢業生,不能參加5月份的“三校生”高考,可參加6月份全國統考。
高校其他類型招生工作
對于殘疾人招生,根據國務院《殘疾人教育條例》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體檢指導意見》,本市普通高等學校不得拒絕招收高考成績合格、身體條件符合專業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入學。
對于藝術類招生、保送生招生、藝術特長生招生、高水平運動員招生等特殊類型招生,各有關高校須嚴格按照教育部相關文件執行,并依據教育部相關規定制定本校招生簡章,通過學校網站及時對外公布。
關于2015年的春季招考辦法另行公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