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中國人提起以色列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那里安全嗎?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以色列經濟長年保持快速增長。2011年GDP更增長4.8%,連續7年超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平均增長率。而在以色列經濟中,最引人矚目的是高科技創業經濟。
以色列的國土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人口710萬,還不如北京和上海。但在2009年之前,以色列一直是美國之外在納斯達克(微博)擁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國家,共有64家上市公司,到2010年才被中國以及加拿大超越。今天,以色列擁有4000多家科技創業公司,在全世界僅次于美國,平均每2000名以色列人中就有1人創業。據以色列風險資本研究中心的研究,以色列的人均額超過美國,位列世界第一。高科技產品的年出口額達到近200億美元,約占總出口額一半。
以色列還有很強的研發實力和人員。特拉維夫大學和耶路撒冷大學等在物理、化學方面的基礎研究位列全球領先位置,以色列科學家丹尼爾-舍特曼(Daniel Shechtman)更奪得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
很多跨國大公司都把他們的核心技術研發放在了以色列。比如英特爾(微博),他們在以色列安置了6600名技術人員,專攻酷睿雙核芯片設計。IBM(微博)、微軟(微博)和谷歌(微博)等國際IT巨頭都在特拉維夫設有規模龐大的研發中心,英國《衛報》認為,特拉維夫附近的以色列硅谷是僅次于美國硅谷的世界最大科技中心之一。
約西-瓦迪(Yossi Vardi),以色列“科技創業之父”。過去40年里,他投資并培育了80多家以色列公司,其中諸多最終被國際巨頭收購。他最得意的作品,是1996年他投資自己的兒子埃里克和另外三個年輕人成立的公司ICQ。這款風靡全球的聊天工具在1998年買給美國在線(AOL)時價格達4億美元。同一年,一個叫馬化騰的中國人在深圳成立騰訊公司,拷貝了ICQ模式,發展到今天成為龐大的QQ帝國。
以色列創業公司的涌現,和以色列政府于1993年推出的“YOZMA計劃”不無關系。YOZMA計劃是以色列政府為了刺激民營科技公司發展推出的專門措施,其主要內容為:一個科技公司如果獲得國際風險資本注資,以色列政府將提供1:1的配對資金支持企業發展。這對剛起步的小企業是一個巨大利好。從19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以色列科技公司出現了一股熱潮。創業公司從100家增長到800家,從5800萬美元迅速增長到33億美元。
約翰-列儂說過,在艾爾維斯之前,無所謂搖滾。先后擔任IBM、英特爾高管,現任以色列協會主席的貝瑞博士套用列儂的邏輯指出,在以色列YOZMA之前,無所謂。正是以色列,培育出了這一對高科技產業及其重要的投資模式并發揚光大結出碩果。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