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教委:上海就近入學做法已相對成熟
教育部出臺“小升初”實施意見,允許對口直升和隨機派位
義務教育特長生比例嚴控5%
市教委稱:上海就近入學做法已相對成熟,今年將規范民辦中小學招生
規范“小升初”招生,教育部近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要求,各級教育部門要合理劃定招生范圍,有序確定入學對象,規范辦理入學手續,全面實行陽光招生。
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將逐年減招特長生,到2016年,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招收特長生的學校所招收的特長生比例應降到5%以內。
從上海市教委了解到,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小學不搞特長生招生,初中學校嚴控5%的比例。
先滿足滬籍生再統籌非滬籍生
根據教育部的《意見》,小升初時,初中學校的招生范圍劃分上有兩種方式: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單校劃片學校采用對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對口片區內所有小學畢業生入學。多校劃片學校,先征求入學志愿,對報名人數少于招生人數的初中,學生直接入學;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的初中,以隨機派位的方式確定學生。
“這項規定,在上海已經實行了十多年,在初中學校的劃片上有細致的安排和比較成熟的做法。”市教委相關負責人昨天接受采訪時說,規范小升初招生,上海已于去年年底發布《2014年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本市公辦初中可采取小學劃片對口、居住地段對口或“電腦派位”等方式招收學生。
教育部在《意見》中指出,對于未在戶籍所在片區小學就讀的學生,如申請升入戶籍所在片區初中,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受理、審核,統籌安排就學。
根據本市“小升初”的招生流程,上海戶籍適齡兒童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先滿足滬籍生再統籌非滬籍生。滬籍中“人戶分離”者,按照“戶籍地與實際居住地一致”優先原則,統籌安排。也就是說,本市戶籍孩子入學,戶籍和房產證都對口的優先錄取,其次考慮戶籍和實際居住地不一致學生。同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將按照《上海市居住證管理辦法》,做好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條件的審核和招生入學工作。
民辦中小學招生須接受監督
教育部《意見》提出加快“小升初”配套政策改革:一是逐步減少特長招生,沒有特長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設該方式;二是堅持深化改革,分類推進,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法制定隨遷子女初中入學的政策措施;三是大力推進均衡發展,實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推進學校聯盟或集團化辦學模式,將不低于50%的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并完善操作辦法;四是試行學區化辦學,將初中和小學結合成片進行統籌管理。
《意見》強調,“小升初”工作要全面接受社會監督,實行陽光招生。學校要主動公開招生結果等重要信息。
根據上海市教委的規定,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招生過程中,不得以創辦特色為名舉辦重點班、實驗班;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文化測試選拔學生并按照測試成績分班;不得將招生入學工作與奧數成績、英語星級考等各類學科競賽、等級考證書掛鉤,不得以競賽、等級考證書作為依據選拔和錄取學生。
不僅如此,今年上海特別規范了民辦中小學招生行為,要求在“統一報名時間、統一面談時間、統一錄取時間”的基礎上,繼續實行民辦學校網上報名辦法,沒有寄宿條件的民辦小學限定在本區域范圍內招生。民辦中小學不得提前開展報名和登記工作,不得收取各種特制的學生個人簡歷及各類獲獎證書,不得利用面談進行任何形式的學科知識考試和測試,民辦中小學要在招生過程中自覺接受家長與社會的監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