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日,針對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發表的“四大名著少兒不宜”的觀點,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學生高澤林寫出《我們不適合閱讀“四大名著”嗎?》一文,認為與現實中低俗內容相比,四大名著何其大雅……與秦春華的觀點針尖對麥芒,引來眾多網友點贊。
近日,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發表一篇名為《“四大名著”適合孩子閱讀嗎?》的文章,其中寫道:《三國演義》中則充斥了陰謀詭計,權術心機,爾虞我詐……這樣的價值觀和精神內涵,對于成年人來說尚且要加以提防,更何況是不能明辨是非,易受影響的孩子!另外,秦春華認為,單就文字而言,也不一定適合孩子特別是小孩子閱讀。四大名著半文半白,《三國演義》更近乎是完全的文言文,和現在的白話文其實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小孩子讀起來困難很大。在他看來,這些文學經典的確是經典,只不過它們都是成年人的經典,但不是所有年齡階段的人都應該閱讀同樣的經典。他期待,應該讓更多的現當代中文經典名著擺在孩子的書架上。文章一出立刻引發市民廣泛熱議,不少人不認同秦春華的看法,甚至有人認為“少兒不宜”限制了學生自由閱讀的權利。
而就在近日,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學生高澤林發文反駁秦春華這一觀點,寫出《我們不適合閱讀“四大名著”嗎?》一文,認為與現實中低俗內容相比,四大名著何其大雅;與此同時呼吁“請多給孩子一些自主選擇的權利和空間,讓他們自主決定讀什么樣的書,而不是所謂合適的就是必讀書,所謂不合適的就是禁書”……與秦春華的觀點針尖對麥芒,引來眾多網友點贊。
那么,一位年僅18歲的高中生,為何會有如此感慨?他寫下反駁文章的初衷又是什么?近日,記者在鄭州外國語學校見到了高澤林。高澤林說,因為學的是文科,平時就有寫隨筆的習慣。“十一”前,讀到秦春華老師的文章后,他第一感覺就是不太贊同,高澤林說,從四大名著文字本身,略高于當前認知水平的閱讀才是有價值的閱讀,永遠停留在漫畫、童話的程度難以讓孩子的心智有所提升。高澤林坦言:寫反駁文章是站在一個剛滿18周歲、已經長大的孩子的角度上,這些書在家長、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就像是土壤,滋養了自己將來的成長,也讓自己的閱讀也逐漸發散。一本書會不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當孩子長大了,自己會有鑒別能力,家長更不能一味地去限制。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