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拉開了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大幕。根據《意見》,初中畢業考試和高中招生考試將合二為一,綜合素質評價將成升學依據或參考,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新的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模式。
距離“初步形成”中考新機制,還剩下4年時間。如何在這段并不長的時間內,夯實基礎、設計一個較為嚴密完善、既公平公正又有利于各類人才甄別培養的新的考試和評價體系,并不容易。作為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中考招生制度改什么,怎么改,又將面臨哪些難題待解?
一考多用
推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與中考合二為一,成績作為畢業、升學依據
在教育部相關負責人看來,推進中考改革十分緊迫。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強調,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推行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同時,近年來,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還存在著招生錄取唯分數論、招生行為不規范等突出問題,亟待破解。
因此,《意見》所列主要任務的第一項,就是要推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把原本的初中畢業考試和高中招生考試合二為一,考試成績將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
相關負責人表示,推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將兩項考試合一,實現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試,減輕學生重復備考的負擔和壓力。近年來,許多地方進行了“兩考合一”的探索,但名稱、要求不一,這次進行了統一規范。
推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后,考試科目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以往的中考都有固定的考試科目,這就在一些學校中形成了“不考不教、不考不學”的傾向。而本次改革將國家課程方案所設定的科目均列入學業水平考試的范圍,也就是“全科開考”。
“全科開考”會增加學生負擔嗎?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司長鄭富芝介紹:“并不是所有科目成績都要計入最后成績。除語文、數學、外語、體育科目外,根據文理兼顧、負擔適度的原則,確定其他具體科目及數量,選擇部分科目作為錄取計分科目,沒有納入總成績的科目考試成績合格即可。”
在成績呈現方式上,教育部也提出可以采用分數、等級等多種形式呈現,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等級”呈現,模糊同一水平考生在考試分數上的細微差異,避免學生“分分必爭”而導致的過度競爭等不良現象。
相關專家表示,“兩考合一”本身就意味著降低中考命題總體難度,更多研究命題科學性和考試效能。初中階段,從孩童到青春期,正是學生的心靈最敏感脆弱的階段,健康成長、在全科目學習和實踐中認識自我興趣與特長最為重要,“一考定終身”“考倒一大片”不可取。
綜合評價
思想品德、藝術素養、身心健康、社會實踐等將成中考招生參考
2014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高考改革率先在浙江、上海進行試點,綜合素質評價逐步在高中階段推廣。自2017年起,上海高校招生將使用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此次《意見》的發布,意味著初中階段的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將在全國逐步推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