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教育廳印發了《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辦法》和《關于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辦法》,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普通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實施辦法》規定,高考統一考試科目從6科減少到3科,而計入高考錄取總成績的3科等級性考試分散在高中3年期間進行,考哪3門由學生自己說了算。
從現在起到2018年秋季開始實施,還有兩年的時間。針對新高考改革,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否則,新高考改革擴大學生科目選擇權、發展學生個性、興趣的改革價值就難以實現。
高考從原來的3+文科綜合、3+理科綜合變為3+6選3之后,學生的科目選擇權大大增加。6選3意味著有多達20種組合,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包括文理搭配。如果能實現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升學規劃自由選擇科目,那這無疑是改革的巨大進步。但實現學生的選擇權,受到三大因素影響。
一是中學有無相應的師資,開設充足的課程,提供給學生選擇。上海和浙江在兩年前實行新高考方案時,有相當一部分學校就面臨沒有充足的師資、無法開齊所有科目組合供學生選擇的問題,有的中學最多只能給學生提供八九個組合。廣東在推行新高考改革時,要根據各中學實際情況,相應增加師資力量,加強學校課程建設。
二是學生能否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組合。按照新高考改革方案,高二下學期(第四學期)時,廣東就將組織對學生的選考科目進行等級考試,這意味著學生在高一時就要確定選考科目。那么,如何讓學生在高一就能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以及未來的升學規劃做出科目選擇,對中學教育來說,將是一大挑戰。出現在上海和浙江的問題是,有部分中學還是用功利的升學追求,指導學生選課,要么選擇傳統的文科組合,要么選擇理科組合;而相當數量的學生,在選擇科目組合時,也不是按興趣選擇(或者根本就沒有自己明確的興趣),而是考慮選考這一門如何獲得高的等級。這要求學校重視學生的選科引導,甚至要求初中學校,就開始培養學生的興趣。
三是學生有無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實行新高考,中學教學將實行選課走班制,而如果實行全員走班,學校將不再有班級建制,這對學校的管理是全新的挑戰。而且,這對學生的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能力,也提出很高的要求。浙江和上海有部分高中最初也推行全員走班,但走著走著就走不下去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實行選課走班后,沒有班主任的管理,上完一門課之后,學科老師也不再緊盯,不少學生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導致各科學習成績下降。所以,這些學校后來只實行局部走班(選考科目走班),甚至只給學生提供限定的四五種選科組合,使改革的設想,在具體實施時大打折扣。
因此,要讓廣東的新高考改革方案順利推進,真正起到擴大學生選擇權的作用,就必須針對新高考改革方案,做好師資準備、課程準備、學校管理準備,并在中學加強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應該結合上海、浙江高考改革的經驗、教訓和廣東辦學的實際情況,推動與新高考改革方案相配套的中學教育教學改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