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極少數強制要求住住宿的學校,大部分同學都會面臨“住校”還是“走讀”的選擇。由于兩種不同的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們同學今后個性的發展以及一些習慣的培養,因此在方式的選擇上,家長通常會比較慎重,到底哪種方式對孩子更有利呢?今天學習哥通過自身的經歷跟大家交流一下。
又要給大家自報家門了,學習哥來自農村,家里條件一般般,所以從初中一直到高二,學習哥都是住校學習的。到高三,學習哥和家里討論了一下,才讓母親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小房子,過上了“走讀”的求學生活。
在長期的住校生活中,我也感覺到了自己的成長。
首先我覺得具有了獨立自主能力
對于學習哥這一長期住校生來說,除了學習,生活上的事情也只能靠自己了,洗衣服、收拾衛生這些都要自己來做,這些鍛煉讓我更獨立,遇到問題能夠想辦法自己解決,而不是一味去依賴別人。這一點在學習哥進入大學后也受益良多。
除了獨立自主能力,我也養成了其他一些品質
學習哥在長期的住校生活中感悟到了:學校里的宿舍就是一個小集體,要想融入這個集體,成為受歡迎的人,首先要有集體意識,懂得分擔,能夠從別人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這些品質只有集體生活才能教會你。學習哥其實也是獨生子女,小時候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有些自我。但是為了搞好同學之間的關系,在第一學期宿舍相處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忍讓。學習哥相信大多住校時間長的學生都會有這一品質。
最后學習哥覺得住校有助于節省學習時間
通常放學后,住校生會有晚自習的安排,有規范的統一安排的學習時間,往往比回家自由散漫地學習,效率要高;并且有老師在一旁監督,有問題可以隨時向老師請教。同時老師具有專業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更懂得如何和學生有效溝通。學習哥想到晚自習,只能說悲喜交加。其實學習哥在六年級時就過上了住校生活,我曾羨慕走讀生的“錦衣美食”“自由自在”,但我更感謝自己當時的“默不作聲”“努力勤勉”。
當然有人會問學習哥為什么高三成“走讀”生了呢?
學習哥如果告訴大家只是為了“吃”,你們信嗎?
學校里的伙食畢竟比不上自己家里的,而且也沒太多的營養。家里父母為了給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給我及時補充營養,所以父母才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現在學習哥不禁感嘆:對走讀的學生來說,放學回家能吃到熱乎的飯菜,真是一件幸福的事。這個時候的學生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合理健康的飲食,也是很重要的。身體為先,學習次之。
學習哥覺得走讀的學生更容易得到全面發展
走讀的學生,相對比較自由,可以利用放學的時間,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讀書、學習一些才藝等等,有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是一種自我調節的方式,能夠陶冶情操,暫時忘記比較枯燥的學習。所以現在學習哥在大學之中看到同學彈吉他,古箏;繪江河,風景都只能投去羨慕的目光。
走讀的同學與父母的關系都比較融洽
學習哥覺得每天和父母見面,父母對孩子的了解會更多一些,因此親子關系也相對融洽。孩子有了心事或者其他煩惱,父母能夠及時給予幫助,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
那么家長學生就會疑惑到底“走讀”還是“住校”呢?
1、尊重孩子的意愿
其實選擇住校一直是學習哥自己的意見,我覺得自己既然生在農村,周圍的同學都能住校生活,我又有什么不可以?而且去學校是我自己學習的,又不是父母學習,何必讓他們跟著。在這件事情的選擇上,我的父母也一直尊重我的意愿,只是適當地給我出一些客觀的建議。就如高三的時候,他們也是和我商量過后才租的房子。知道現在我也感謝父母對我建議的尊重。
2、考慮時間成本
這一個因素也是學習哥作為學長給大家提出的建議。離學校的距離遠近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如果實在離學校遠的話,建議考慮住校,縮短在路上上的時間成本,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
3、分析學校環境
要提前對學校有一個了解,學習哥在進入高中時成績還不錯,在被縣一中錄取的同時也收到了市一中的錄取通知書。我與父母去兩個學校在假期參觀了兩個學校,考慮到了硬件軟件等,還有離家的遠近等因素,最終還是選擇了縣一中。因為兩所高中都是省級重點中學,我們縣一中管理則比較嚴格,而市一中管理相對寬松,且離家較遠。學習哥喜歡管理嚴格的學校,在輕松的環境中,我怕自己管不住自己。其實學校的整體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對那些自控力比較差的孩子,如果學校管理過于寬松的話,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無心學習;如果學校管理過分嚴格的話,對于那些適應能力比較差的孩子,又是一大挑戰。當然選擇權在各位手中。
不管是住校還是走讀,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進行調整,畢竟兩種方式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都有有利的一面,不同環境的嘗試,可以讓孩子多元化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