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不光是鍛煉,還有體育精神,如果只是鍛煉,那就跟廣場舞沒有區別,只是活動筋骨而已,與“教育”無關。學校如何安排體育課程、如何指導學生鍛煉、如何定位體育教育,不僅直接牽動青少年體質的“生命線”,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們一生的價值觀。
李稻葵:“國際上很多領導人,都是職業或業余體育運動員出身!不僅是運動員容易出成就,西方的精英大學也注重培養有運動員背景的學生。反觀中國,到現階段我們的教育還是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太注意奧數、鋼琴等等。”
如果在孩子成績過得去的基礎上,讓他們學一點符合身體特長的技能,適當多參加一些體育比賽,這將能夠最大限度地拓展他們的心智稟賦,孩子會終身受益無窮。
“體育課”確定主科地位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將體育科目納入錄取計分科目,把體育上升到了與“語數外”三大主科同等的地位。
“國家要求必須計入高中階段學校錄取分數的科目只剩下語、數、外和體育,其他科目都成了選考科目。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省(區市)只有語、數、外加體育4個科目計入中考錄取分數的科目,也是可以的。”
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說,“根據目前我們的研究,4個主科加兩個或3個選考科目的模式應該是未來全國各地方中考的主流模式。學生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如果不給學生的學業負擔、考試負擔做減法,學校、家長、學生即便想重視體育,也是很難有真正的施展空間。”
這次改革,將如何處理學生負擔和偏科的問題:
1、為防止增加學生負擔,這次改革進行了綜合設計
在考試內容上強調提高命題質量,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
在成績呈現方式上,提出可以采用分數、等級等多種形式呈現,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等級”呈現,克服分分計較。
在錄取計分科目的構成和數量上,要求在語文、數學、外語3科以及體育科目之外做到文理兼顧、負擔適度,不是把所有的考試科目都納入錄取計分總成績,沒有納入總成績的科目考試成績合格即可。
同時提出,各地可針對不同學科的性質和特點,確定具體的考試方式和方法。
2、探索給學生一點自主選擇的機會,避免學生偏科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