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七年級語文教材曾在2013年進行過一次修訂,而此次的修訂率達50%。新教材的每個單元都設有古詩文等傳統文化篇目,內容更向傳統文化傾斜。此外,部分單元還設有名著導讀,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延伸閱讀。而在課文篇目上,此前2013年修訂時刪掉的《紀念白求恩》一文,又重新回到了2016年新版課本內。而原來的《紫藤蘿瀑布》《我的老師》等部分篇目則被刪除。
與此同時,七年級新版教材的“名單”里還包括歷史這一科。新快報記者對比發現,新版七年級歷史教材相較于舊版,最大變化莫過于課程架構的設置。在原來的七年級歷史課本中,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沒有將西晉、東晉獨立成課,內容上缺乏東晉這一段歷史。而新版教材補上了這一歷史“空缺”,新增了《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
此外,新歷史課本還注重“去葉留枝”。如第一課,舊版教材是《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內容包括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新版則只講北京人,課名改為《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
此外,新版七年級政治課本內容也有變化,最明顯的當屬科目名稱的改變,由原來的《思想品德》變成《道德與法治》。新快報記者了解到,舊版教材中涉及不少法律知識,而改版后關于法制的內容會增多。
新版教材還未上架
教輔內容已跟上“節奏”
記者走訪廣州購書中心初中教材區,看不到七年級語文、歷史、政治教材的蹤影。工作人員解釋,“缺貨”的原因是因為這些教材都改了版,要過幾天才到。
不過,記者發現,這三個科目的教輔書籍內容已悄然跟上了“換新”的節奏。特別是同樣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解讀》,七年級語文上冊的目錄已與新版教材契合,重回篇目《紀念白求恩》位于第四單元。而值得關注的是,某本七年級政治教材全解的封面科目名稱改成了《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與一旁的《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形成了鮮明對比。
教輔都改了,新教材卻還不見“廬山真面目”,有家長擔心影響孩子新學期正常上課。對此,廣州市長堤真光中學校長蔡練透露,七年級語文、歷史、政治三科的教材進行了修訂,今年9月開學,新的初一學生將采用新教材上課。目前,這三個科目的老師正接受新的培訓,不會耽誤正常教學。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