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復旦,你們完全可以毫無保留地質疑老師,你們更是可以毫無保留地來質疑校長。”今天上午,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在向全體2013級新生寄語時,用“兩個質疑”來形容復旦的校園文化和復旦人的氣質。
回憶“浴室里的爭論”
楊玉良說,復旦人的氣質首先體現在學術獨立、思想自由。他回憶自己還是一名復旦學生的時候,與當時復旦著名教授鄧景發院士一起去工廠,解決工廠的實際問題。現場,楊玉良就和鄧老師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兩人一直爭論到工廠里的大眾浴室里面,沖著涼還在爭論。楊玉良說,“我想,這就是我愛我師、我愛真理的一種體現。在復旦大學,老師和學生們承續了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那種優秀的師生關系。在復旦,同學們都感受到如此強烈的自由,這種自由就是探索真理的自由。”
不只為一個漂亮分數
楊玉良認為,復旦的教育理念是博雅教育,如果要問復旦和一般的大學有何區別,其實,從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方面或許和很多大學沒有什么太大的差別,最大的差別就在于人文情懷的培養和熏陶。恰如英國教育家紐曼說的,“University is a place teaching universal knowledge (大學是教授普遍知識的地方)。”楊玉良表示,復旦培養的人,不僅要在專業素養上出類拔萃,而且更具備非常全面的知識,并且擁有相當高尚的品德,能夠引領社會走向美好。這就是我們復旦人常說的我們要關注人民的疾苦,關注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要關注整個人類的命運。
楊玉良說,“我想真正的復旦人,絕對不會是僅僅為了一個漂亮的分數,或者是僅僅為了拿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作為出國留學的敲門磚而已;也絕對不會僅僅是為了找一個不錯的工作,掙一份不錯的薪水,組建一個似乎溫馨的小家庭而已。”他認為,復旦人還會在這些生活瑣事的背后去思考更加深刻的意義,會有一種超越個人利益的精神追求,會恪守良知和道德。
楊玉良強調,在復旦,不僅是學習,更要學會做人,“復旦人如果做醫生,他就應是正直明道服務人群的好醫生;如果做科學家,就只會把現代的科學技術用來造福人類,而不會貽害于人類;復旦人如果從商,應該是一個具有道德的儒商形象;復旦人如果做官,那么就應該是為人民服務的好官。”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