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國內頂級留學機構順順留學的創始人,同樣也是國際教育匠師,從哈佛走出來的他為了心中的夢想,一直堅定的走到今天,他就是查字典新聞網要為大家介紹的人——何亮。
眼前的何亮,身上有種奇妙的氣質,既有學者的睿智,也有孩子的天真,還有創業者的實干。兩種氣質交匯在一起,在這個陜西娃的身上形成了一種別樣的氣場。
出國之前的何亮,也曾沉浮在“典型性金融業白領”的生活中。優秀的成績讓他從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公費免試保送進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進行碩博連讀,彼時的何亮,還是一個雄心勃勃計劃著日后要去美國讀經濟學學位,再拿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青年。
6000點的股市也沒有意外地影響到了何亮。在商學院的環境中,他中途放棄了讀博,碩士畢業后即在國內進入了令無數人羨艷的投行。“其實沒必要為了塑造自己的形象把原因說得多么高大上或者自己深謀遠慮。那個時候懂得也不多,就是感覺投行確實收入高、進入標準嚴,同級的牛人都去投行了,我覺得自己也挺牛的,所以我也要進投行。現在看來,其實真的是被同輩壓力影響,完全不知道自己選了什么、喜不喜歡。其實我進去三個月后就覺得不喜歡,有些后悔怎么不繼續讀經濟學博士,但也沒辦法,學術道路中間斷了就很難再接上。所以索性也就不再想了。”
投行的生活豐足而忙碌,何亮因為工作的優秀表現,在同級中脫穎而出,不但要在業務一線從事各個大型銀行的資本運作和上市發行,還同時被專門抽調到中信證券的一個特別改革小組作為骨干從事內部的信息系統和管理改造。“從來沒有學過IT,什么都不懂,但剛好談判對象都是IBM、埃森哲、麥肯錫這樣的公司,而且是在全球范圍內考察供應商,于是就抓著他們和自己這邊的技術同事各種問各種學,硬生生地在三個月內把自己改造成了IT規劃技術員,埋下了技術和互聯網的種子。”何亮因為項目原因去了趟美國后,出國看看的想法再次發芽,并緊緊地攫住了他的心。在金融生涯前景一片光明的時候,何亮選擇了出國讀書。
工作的第二年,他主動申請了去哈佛讀書,并在工作第二年結束時獲得了哈佛大學的校長獎學金。在哈佛期間,何亮不局限于中國學生會,而是在眾多中外同學的支持下成功競選了整個學院學生會副主席的職位。這讓招生辦覺得這個學生跟其他的中國學生似乎不太一樣,很愿意走出舒適的中國學生圈子參與到公共的事務中來。所以招生委員會也邀請何亮作為學生委員工作了一年,評閱來自全世界各地的申請人,并給予錄取或拒絕的判斷。也正是這段特殊的經歷,讓何亮成為第一個中國籍的招生委員。
用何亮自己的話說,“招生辦這一年的工作經歷讓我一下從原來被動的申請哈佛并希望得到哈佛錄取通知書的人,進入到了招生辦公室的里面,能夠去更廣泛的看到更多的申請人。以前的經歷只是自己的,雖然在外人眼里已經是哈佛學子,但其實并不知道哈佛為什么錄取自己。但招生辦的工作讓我受到系統性的訓練,美國最好學校的錄取邏輯、推斷和思路讓我大開眼界。這極大的激發了我自己的熱情,我希望把這些真實的東西、把外面傳的不一樣的東西帶回到國內。”
事實上,在肯尼迪學院,有很多人關心教育事業,畢竟這是關系到公共福祉的重要領域。而那個時候的何亮對于教育的興趣也越來越濃,愈發想親身體驗一下為人師表的感覺。因此,在好友的邀請下,何亮開始在哈佛附近的一所拉丁高中義務任教。
何亮認為,如果能過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世界將會是另一番模樣,我們的觀念、我們的行為都會受到巨大的沖擊,也能有的放矢地反思自己。而在美國當老師,正是能夠真正比較出中美教育差異的最好途徑。
在擔任教師不久之后,何亮就和孩子們打成了一片,又因為在招生委員會的經驗,也逐漸扮演了一點孩子們的學業顧問的角色。孩子們很樂意和這個黃皮膚黑眼睛更像大哥哥的老師分享心事:高中的校園生活、夢想中的大學校園、對人生的思考、對世界的認識… …美國孩子的思維和眼界都讓何亮感慨萬千,“每次面對那些美國高中生各種新奇的思想和問題,我都難免想起中國教室里給學生們提問機會時臺下的安靜和茫然。也許因為我們的國情,暫時難以達到美國那樣的教育標準,但是嘗試做一些改進,總是好的”,“我們的孩子理應有著更生動開放的成長方式”。
為中國教育做一些事情的想法,開始在何亮的心中扎根發芽。
他希望把常春藤學校這種既學術又務實、有結構成體系的領導力和行動力培養模式帶到國內,本土化成適合中國文化的、植根于中國青年具體情況的深度鍛煉項目。具體來說,“文獻研讀—案例研討—模擬練習—自我反省—模范激發”是這個模式的核心。把這個過程植入課程、交流、訪問和游學的各個環節,授人以漁,讓越來越多的青年自覺自發地提升自己的領導力和行動力是何亮為之奮斗的愿景。“我不敢說通過這個設計就能讓誰的面貌煥然一新,事實上這種東西沒辦法立竿見影的。但為有意識的青年打開一扇門、提供一扇窗,沒準這個小事情就能帶來大改變。“
抱著這樣的想法,畢業之后的何亮如歸巢的鴻雁。從2011年8月回國伊始,何亮就一直從事國際教育領域的創業,從探索可規模化的領導力培訓起步,創立了力德有威教育(從名字Lead Your Way就能看出領導力培養的初衷)。半年的探索發現國內家庭和青年對領導力的意識已經開始覺醒,但市場化的時機仍然有待培養,絕大部分的家庭和家長仍然重視短期內可以見到的結果。“沒啥好掩飾的,就是失敗了,團隊都養活不了。國內的家庭還是短期結果導向的,市場化的方式去提供領導力這種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走不通。“
何亮和他的團隊于是換了一個方式,從家庭可以迅速理解的留學入手,強調和推動他們認識到領導力對留學的重要性,間接達到目標,所以開發了一系列可以在留學之前提升整體素質的服務,作為與普通留學機構相比的差異點。“其實直到現在,我都不喜歡留學申請服務這種產品,但提供留學申請服務的時候能夠植入領導力培養的機會,家長和學生也能聽得進去,這一點讓我很興奮,而且還能養活自己和團隊。或許這就是理想和現實的平衡。“
2015年,正值“互聯網+”元年之際,何亮遇到了國際教育領域大拿加哈佛師兄的張楊和九五后極客神童張都,一起在IDG資本和好未來教育的支持下創立了互聯網留學平臺“順順”,開啟了另一段傳奇的旅程。
在這個新一代的留學平臺中,何亮希望覆蓋整個國際教育領域,而非簡單的留學服務。在順順的發展逐漸步入正軌并且順利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之后,何亮又開始不折騰不成活地“作”了起來。公司管理和學生申請輔導之外,他又調動各方資源,開始聯合幾大常春藤公益組織搭建起了完全公益屬性的未來青年領袖培養計劃訓練營。
在何亮看來,留學申請是個小事,現在的時代下成為留學生精英也不難,難的是成為“留學生中的精英“。青少年的眼界、興趣、品質和夢想會決定求學及日后事業的高度,合理的知識結構將支撐起幸福成功的人生。作為國內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該培養計劃旨在從全國范圍內選拔極具創新精神、領導力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優秀大學在讀生和高中生,在為期一年的輔導計劃中,使之建立起求真務實的認識體系和復合式的知識結構,為求學期間和學業結束后的未來奠定良好基礎。除了提升被培訓者自身的留學申請“核心競爭力”,更能在最優秀的學員之間構筑青少年時代的學習友誼,在學員和嘉賓導師之間匹配職業生涯指導和職業素質培養。跨校際、跨地域、跨年齡、跨學科、跨學歷、乃至未來跨行業、跨職種的團隊,將成為思想交融、知識交匯、精英交流之地,資源和人脈得以拓展,更有機會成為具備國際視野和把握中國機會的未來青年領袖。“我希望的狀態是中國學生不用出國就能享受到世界最好的教育。”
80多年前,正當國人如醉如癡地做著留學強國夢的時候,當時尚在美國留學的胡適曾發表過一篇名為《非留學篇》的文章。在文章中,青年胡適沒有像當時大多數國人那樣一味謳歌留學教育的好處,相反他滿懷悲情地聲稱:“留學者,吾國之大恥也!”在他看來,留學只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的一種“過渡之舟”和“救急之計”,而“非久遠之圖”。他說:“留學者之目的,在于使后來學子可以不必留學,而可收留學之效。”“若徒知留學之益,乃恃為百年長久之計,則吾堂堂大國,永遠北面受學稱弟子國”,當引以為恥。
隨著中國的崛起,國人接受教育的空間將得到極大的擴展,不僅高等教育日趨國際化,甚至中等和初等教育也將呈現出國際化的趨勢。到那時,出國留學的人與在國內受教育的人相比,只是受教育的地域背景不同,而不會是知識能力的差異。
而這,正是何亮們堅持奮斗在中國國際教育第一線的不變理想。
何亮在騰訊教育盛典領獎:順順留學榮獲“2015年度公眾信賴留學品牌”稱號
競選演講:30秒鐘也要幽默得讓人記住
順順留學創始人團隊:何亮(右二)
何亮在新浪教育盛典:順順留學榮獲中國品牌影響力教育機構
推薦閱讀:
頂尖美國高中—史丹頓島科技高中
美國留學回國就業時該做哪些準備?
留學生在美國找工作究竟有多難?
美國紐約州有哪些比較好的高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