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一個下午,在香港舉行的一場赴內地升學行前講座結束后,參與者陸續步出教室。其中幾名即將到四川大學讀本科的香港學生意猶未盡,圍著學長就生活適應、學習情況,以至未來發展路向等一一細問,表現出對大學生活的期盼。
8月19至23日,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邀請24所內地大學的師生,為即將前往內地就讀的香港學生舉行免費講座。從早上到傍晚,一場接一場,參加者絡繹不絕。
“拿到這錄取結果,我很開心,家人都很支持。”剛從香港觀塘官立中學畢業的胡寶琴,通過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被四川大學口腔醫學專業錄取。
記者了解到,前來聽講座的香港學生大多參加了免試招生計劃,憑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相當于內地的高考)的成績報讀內地大學。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已被香港高校錄取,為何還要“舍近求遠”?
“我寧愿到遠一點去讀書,可以讀自己喜歡的科目。”一心希望投身牙醫行列的胡寶琴在文憑考試中只考到中等成績,最終獲派香港公開大學會計專業。
香港大學聯招于本月初放榜,2.2萬聯招申請人當中,逾1.8萬人獲派政府資助的本科學額,其中1.4萬人獲派前三志愿。這意味著仍有不少學生像胡寶琴那樣,獲派的并非心儀的院校或專業。
院校排名也是同學們決定“北上”的考慮因素。“3月份報名(免試招生),我很早就開始搜集資料,做足功課,知道四川大學在國際具有名氣,它的口腔醫學專業在亞洲更是數一數二。”同樣將要入讀口腔醫學的黃雯表示,最初報名的心態只想為自己多買一個保險,后來了解多了,而且衡量過自己的情況,認為這是個理想的選擇。
免試招生計劃今年進入第五個年頭,規模擴大至84所內地院校,當中包含19所“985”大學。資料顯示,至今已有超過1.5萬名香港學生通過免試招生計劃申請入讀內地高校,前4年共有超過5000人被錄取,今年的錄取人數暫未公布。
講座結束后,同學們從衣食住行以及學習適應等話題,談到未來出路。大家也有一些擔心,比如內地學歷在香港的接受度、回港找工作等問題。
事實上,教育部與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于2004年7月簽署《內地與香港關于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主任鞏萬表示,內地學歷承認在香港沒問題,只是個別行業會有準入門檻,從事相關行業可能要參加考試或者接受評估。
在川大就讀臨床醫學三年級的香港學生黎詠詩,以過來人的身份勉勵學弟學妹們:“將來的路怎么走,最主要看自己的能力,和清楚自己真心想做什么。”她認為,世界變得很快,目標清晰是關鍵。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