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日前通過手機定向推送和現場攔截進行訪問,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4所在京高校的1686位應屆畢業生就業意愿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北京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前三名依舊是北京、廣東、上海。
北上廣吸納了大量移民,基本上形成了“陌生人社會”,在這些地方發展,人情、關系的重要性相對降低,個人能力的重要程度提升了。相形之下,在中小城市,“關系”比較重要。媒體曝出的“蘿卜招聘”,出自中小城市的比例明顯較高。靠“關系”的潛規則損害公平,讓中小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下降。畢業生鐘情北上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地方機會公平、規則公平,靠個人奮斗實現人生出彩的機會更多。
——笑航
去北上廣等大城市發展,你可以將之視為大學生們意氣風發的自我砥礪,亦可看成一種無可奈何的被動選擇。從產業結構、就業崗位以及競爭機制的公平性來說,北上廣等地相較于多數二三線城市,的確具有明顯優勢。一面是“逃離北上廣”,另一面則是“回不去的故鄉”,這種尷尬和苦悶,逼迫著許多年輕人索性投身于“追求物質積累”的價值路徑中去。
——然玉
就業的“北上廣情結”,不僅僅是一種虛幻的憧憬,而是基于對發展機遇、城市發展水平、工資待遇等現實狀況的審慎考量。從另一面說,這卻是許多二三線城市的遺憾。二三線城市發展本就相對落后,急需大量人才,而大量的人才卻并不青睞這些地方。二三線城市需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機遇,沖破板結固化的利益格局,營造出更加順暢的體制機制,為人才干事創業打造優質環境。這樣,二三線城市才能在給更多人才提供機會的同時,迎來自身發展的春天。
——行思
“北上廣”作為經濟、文化、服務等“高地”,源源不斷地吸引著優秀人才資源,與其他城市的差距不斷拉大。但也要看到,“北上廣”在發展過程中,某些方面也對人才形成了擠出效應。高房價、交通擁堵、優質教育資源不足等問題,也讓一些人才對“北上廣”望而卻步。“北上廣”不能陶醉于畢業生就業的“北上廣情結”,而應發力破解各種“城市病”,讓“北上廣”繼續成為人才棲居的理想之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