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日前印發了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方案,備受社會關注的江蘇“兩個一流”建設有了明確的任務書。
定下近遠期奮斗目標
新出臺的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方案提出:到2020年,15所以上高校進入全國百強,其中10所左右高校進入前50名;支持若干所大學進入國家層面開展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行列。全國學科評估中,排名第一的學科數不低于全國總數的10%;100個左右學科進入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全球同類學科前1%;進入國家層面開展的一流學科建設行列的學科數,不低于全國總數的10%。到2030年,江蘇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建成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高等教育強省,支持2所左右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到本世紀中葉,江蘇高等教育競爭力和影響力進一步顯現,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
7月12日,東南大學明確提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該校黨委書記易紅教授感言,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已經成為一項重大國家教育發展戰略。中科院院士、南京工業大學校長黃維認為,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方案公布,充分彰顯了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設“高教強省”的決心和意志。
4+1共同支撐“兩個一流”
江蘇“兩個一流”方案出爐,原先的四大專項會不會“停擺”?這是業界頗為關注的一個焦點。
解讀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方案可以發現,大學“掌門人”期盼保留四大專項的愿望實現了,意味著4+1將共同支撐江蘇“兩個一流”建設。方案明確表示,支持所有本科高校彰顯特色優勢、夯實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核心基礎,持續實施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品牌專業建設工程、協同創新計劃、特聘教授計劃等四大專項,財政投入力度不減、滾動支持,在實行年度報告的基礎上按各專項建設周期開展績效評估,對未達預期目標的項目責成整改直至終止支持。
四大專項如何保留?方案給出了明確說法。按照“打造高峰、頂天立地、扶優做強、交叉引領”的思路,持續實施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到2020年,立項建設170個左右優勢學科和重點序列學科。按照“突出優勢、強化特色、創新機制、打造品牌”的思路,持續實施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2020年,立項及培育建設180個左右本科高校品牌專業。按照“需求導向、全面開放、深度融合、擇優支持”的思路,持續實施江蘇高校協同創新計劃。重點圍繞國家、行業和區域發展重大需求和關鍵共性問題,打破高校與其他創新主體、創新力量間的壁壘,推動創新潛能加速釋放。到2020年,立項及培育建設70個左右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其中10個左右進入國家層面開展的高校協同創新計劃。按照“高端引進、全職聘任、創新機制、營造環境”的思路,持續實施江蘇特聘教授計劃。到2020年,選聘600名左右特聘教授。
盼資金支持力度再大一點
“兩個一流”建設離不開政府財力支持。江蘇方案設計的政府財力支持思路為:對進入國家層面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的部屬高校,按國家要求予以配套支持;對進入國家層面開展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的省屬高校,按國家要求予以重點支持。對進入全國百強的省屬高校,省財政自2017年起統籌新增教育經費加大投入,根據評價結果,每年每校給予1億元左右資金支持。
“方案提出對省屬高校予以重點支持是一大政策利好,但與兄弟省份相比,每年每校1億元的支持力度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高等教育發展階段并不是很匹配,對高校快速發展起不到很大作用。”黃維直言,可以考慮按建設類型、全國排名等進行分類支持,并逐步提高支持力度。
“資金的投入方式需要非常專業的績效評估制度,如果沿用過去的一套指標體系,導致的結果可能是學校趨同化發展更嚴重。”東南大學高教研究專家仲偉俊教授指出,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定位和特色,用同一套指標體系來評估選優,會導致高校愈發重視論文發表等量化指標,更加忽視人才培養、本科教學。“評估體系是否能體現高水平大學內涵,恐怕還需要一個非常冷靜謀劃和一套細化的方案體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