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就業,起薪高低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近兩年,“大學生起薪比不上農民工”的議論不少。人社部有關負責人回應,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農民工月均工資剛剛邁過3000元門檻,起薪要更低。如果盯著個案,農民工中的確存在月薪近萬乃至更高的人,但高校畢業生中更不乏用人單位搶著要、開出幾十萬年薪的事例。總體而言,大學生的起薪,其實遠遠高于農民工的起薪。
為什么總要和農民工比起薪和工資?從現實的角度來看,農民工的工資充其量只是一種“裸工資”,而大學畢業生等群體雖然賬面上的起薪看似不高,卻有著或少或齊備的福利待遇,還有看得見的上升空間。只拿“裸工資”來比較,這樣比較太膚淺與虛妄。
大學生之所以不能和農民工比起薪,還有一個原因在于:決定兩者起薪的現實因素也完全不一樣。如觀察家所指出,相比整個生命周期的人力資本投資與回報,學歷對畢業生職業生涯初期的工資水平影響更為直接,對求職者更重要。而對農民工來說,影響其起薪的,主要是勞動力的“變現價值”,更直白些來說,就是農民工一天的勞動產出量。學歷和勞動產出量,顯然不在一個可以比較的坐標系內。拿大學生與農民工比起薪,難以得出真實的結論。
拿大學生和農民工比工資,不過是因為比較者都預設著這樣一個前提:大學生的工資就應該比農民工高,因為他們支付了不菲的前期教育成本,有成本投入就應當有現實的收入回報。但這樣的理由同樣無法成立。大學教育正在成為平民教育,巨量的就業學生、激烈的現實競爭,早讓教育投資的多少與收入不成正比,而因為體力勞動者數量的遞減,以及城市化對手工業者的大量需求,農民工的收入反而日益見漲。
習慣性地和農民工比工資,既顯虛妄,更包含著歧視的意味,此種比較并不可取。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