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教育部同意,上海科技大學(籌)已與中科院上海分院合作,于2013年聯合招收研究生300名,招生工作已順利展開。2014年,該校計劃面向全國招收首屆本科生,人數限定在500名,學校擬設立本科專業9個。在本科生階段,按照“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交叉型”的原則,突出“通”“專”“新”,培養高層次、專業性、復合型的創新創業人才。
“我們希望培養的本科學生具備這樣的素質,他能深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能懂得藝術,能具有科研的攻關能力,也擁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的動力,同時,他們還要掌握國家宏觀狀況,并具有國際視野。”這是市教委副主任印杰眼中未來上海科技大學所培養的本科生。
顯然,未來上海科技大學培養的是一批精英型創新人才。然而,如此綜合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其生源從何而來?面對高中階段文理分科的現實,上海科技大學的招生能否突破高考限制呢?對此,印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學校計劃于2014年招收本科生,招生方案未定,最終結果需教育部批準,不過,希望在招生時能夠體現更多近年來高校招生改革的成果。
記者注意到,未來上海科技大學設置的四個學院,均為理工類,是否意味著該校今后僅招收理科生?印杰的說法是未定,他希望學校也能為文科生打開大門。
教育專家熊丙奇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一所高校能否體現創新,關鍵是看它是否擁有辦學的自主權;而辦學自主權中除了包括學科設置、學生自主選擇專業、學術自由等等,更重要的是招生自主權,否則,一切將成為空談。熊丙奇說:“如果將來把上海科技大學擺在提前批、零志愿,學生仍要以填報志愿的方式去報考的話,那么,學校的創新將大打折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