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大城市月度勞動力調查、勞動工資年報統計、企業用工情況快速調查和蘭州市人力資源市場調研等資料,4月19日,甘肅省統計局發布報告稱,2016年一季度,蘭州市就業形勢趨于穩定,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創新驅動就業優勢明顯,但“就業難”和“招工難”依然并存,企業預期用工需求減弱,值得關注。 一邊是大學畢業生一職難求,一邊是企業對技術人才求賢若渴,如果兩者之間能夠完美平衡,就既可以緩解就業難的社會問題,又能夠解決企業用工的燃眉之急,無疑會是最理想的狀態。但問題就是那只是理想狀態,現實的狀況是大學校門擠破頭,職業院校卻問津者寥寥,于是就業難遭遇“招工難”的怪現象,就年復一年地接續上演,今年也不例外。
說起“就業難”,其實從目前的現狀看來,大學畢業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稱心如意的好工作。例如,公務員及事業單位招聘的崗位終究有限,少數畢業生總想著考公務員、留大城市、進大企業、找“好待遇”,不愿從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實際上,在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第三產業已成為就業創業的主陣地,蘭州這幾年也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積極鼓勵大學生創業,因此大學畢業生也要審時度勢,積極轉變觀念、調整心態,多到基層鍛煉自己,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同時,也要制定適合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在不斷磨礪中打造精彩人生。
實際上眼下的“招工難”,并不能簡單等同于“用工荒”。因此說起來“招工難”,可能也不都是壞事情,它有利于將失衡的勞資關系逐漸糾偏過來。近年來,盡管《勞動合同法》、《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等法規政策出臺不少,但真正落實起來依然難度不小,譬如加班費、高溫津貼等等。“招工難”,無疑是一種市場倒逼力量。希望真正能逼出來的,是公平合理的薪酬體制,以及真正對等的權利義務關系。
總之,破解“就業難”遭遇“招工難”,從社會層面看,需要國家進行產業結構升級,勞動力輸出地對打工者應進行完整的技術培訓,職業院校要設置與大學生就業關系更密切、社會迫切需要的課程,及時有效地培養社會所需的高級技工人才。從個人層面看,要主動轉變等級思想,改變以往認為職業教育是培養社會地位低、工人不如“鐵飯碗”的舊觀念。此外,企業也需要扶正用工理念。做到“以情結其心,以利固其志”,讓企業以人為本,用“權利”留人。破解“招工難” 和“就業難”并存的矛盾,政府要出力,社會要伸手,企業要出利,工人要出技,如此解決這個兩難的矛盾就指日可待。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